第十九回 解偈语秉烛山中夜 敲竹杠先说口头禅[第1页/共11页]

“啊!”张居正一阵冲动,心想此人生境遇真是一篇不成记叙详确的大块文章,感慨再三,说道,“你们两小我,现在一个是大禅师,一个是大学者,用佛家话说,都修成了正果。”

张居正这么一喊,已走到门口的何心隐又站住了。

“李贵妃。”

“叔大兄过奖了,”何心隐大要固然谦逊,但骨子里头还是不成消逝的自大,“经邦济世的学问,对于叔大兄来讲,是用,是行,对我何心隐来讲,是知,若我俩结合起来,才叫知行合一。”

孟冲说着就笑起来,冯保虽也跟着一起笑,却多了一道心眼,问道:“高僧是那里来的?”

“那你说,如何能够救我?”

“昭宁寺的。”

何心隐几近是不假思考地答复:“顺上之为,从主之法,谦虚以待令,有口不私言。让天下黎庶万民,怀志者得志,怀土者得土,无苛政、无苛吏,国泰民安,国土永固。国度有此复兴之象,必是承平宰相之作为。”

“《心经》?好哇,讲了多少?”

“告子有言:‘食、色,性也。’就教一如师父,告子所言之色,与《心经》所言之色,是一回事呢,还是两回事?”

“在武昌,他在武昌做甚?”

“一石三鸟究竟有何意义,我也不得知,但依我猜想,应当是指叔大兄出任首辅后应当做的三件事情。”

冯保娓娓道来不见火气,但是他所说的每一句话在孟冲听来都如巨雷轰顶。冯保一席话说完,孟冲已如木头人普通,唯一证明他是个活人的,是脑门子上密密地排泄一层豆大的汗珠。冯保见他这副模样,心中有一种快感。他把身子往椅背上一靠,提着嗓门儿说道:

“此话怎讲?”

“这揭帖是谁写的?”

何心隐哈哈一笑,美意地嘲弄道:“我看叔大兄是让宦海的是非弄胡涂了。我且问你,武昌府城另有一个称呼叫甚么?”

“那是史称,另有一个呢?”

几次看了几遍,张居正也没看出此中有甚么玄机,只是感觉这笔迹似曾了解,便问道:

“啊,在。”孟冲答复。

“那……”冯保摇点头,表示猜不出来。孟冲说:“我会满脸堆笑地把高胡子迎进门,然后让管家陪他聊天下棋,我则亲身下厨,把他平素喜好吃的糟凤翅、大葱爆牛心、红枣炖驴尾等几样家常菜做一桌出来,陪他喝酒。”

“孟公公毕竟是诚恳人,”冯保假惺惺地叹口气说,“但总该记得古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柱乾兄,你是闲云野鹤,能够由着心性说话,但我但是官身不自在啊,你千万不成瞎扯。”

张居正内心头承认何心隐阐发得有事理,也但愿有如许的结局。但大要上却显得对此事漠不体贴,故以提示的口气回道:“柱乾兄,妄测圣意不该该是人臣所为。”

“柱乾兄何必如此自谦。”

“叨教哪五蕴?”冯保跟着发问,见一如和尚筹办答复,他赶紧摆手制止,笑道,“我是问孟公公的。”

“是送给你的。蒲月初,我游学武昌,特地到宝通寺拜佛,与无可相会,并说要来京师,有能够还会来见你,问他有何言语捎给你,他想了想,就写了这四句顺口溜。”

只在这时,孟冲才找回一点自傲,凑趣地说:“这叫卤水滴豆腐,一物降一物。”

“既是一回事,也是两回事。”一如师父展开眼睛看了冯保一眼,又缓缓答道:“告子之色,是乃女色,《心经》之色,乃大千天下诸般物相。亦有‘质碍’之意。凡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鼻之所嗅、舌之所言、身之所触,皆为色。《心经》之色包含了告子之色,以是说既是一回事,又是两回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