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治理并州(二)[第1页/共2页]

王凌在王昶府中住了数日,两人抵足而眠,王凌把本身退隐以来的经历倾囊相授,又把青州诸政一一与王昶细说,然后道:“文舒,汝去祁县,须奉积德政,爱民恤农,鼓励桑植出产。大将军府中吏曹与朝中御史会不时巡查各地,汝若能入得其等之眼,今后天然平步青云也。”

王昶到了祁县,安抚百姓,劝植农桑,带头开开荒地、兴建水利。很快就遭到了本地百姓的爱好。不管当官的也好为将的也罢,只要你身先士卒了,前面的人就天然会跟随你,跟班你。这就是紧密联络大众的好处。

王凌听了也是一笑,他是来者不拒,每逢宴席必往之。但却再也不等闲保举人了。他保举王昶与孙资,当然是令媛买马骨,但这二人也确切有才调。若随便便保举世家后辈,倒是与大将军命他来并州的初志便相违了。

王凌又分歧,他是并州士族出身,其叔父王允更是并州名流的魁首。天生便与并州士族靠近且有共同说话。并且王凌一脱手,就是一个县令。不由得他们不心动。

因王允曾是孙资的恩主,有了这一层干系在,王凌很快就见到了孙资并压服了他退隐并州。为并州刺史功曹。

温恢闻王昶来,在书房中一笑,心道机会至矣。便出府相迎。到得席间,分宾主而坐,闲谈几句,温恢便道:“不知有高朋来,有失远迎,倒是恢之过也。县令有何叮咛,但请明言。”

孙资字彦龙,太原中都人,曾受王允赏识为县令。孙资自幼父母双亡,由兄嫂抚养长大,视兄嫂如父母。兴平三年,其兄为人所害。孙资大怒,刺杀仇敌以后弃官而去,携家小避祸于河东。后并州大乱,其仇家俱亡于战乱。没了苦主,孙资便又潜了返来,不过还是不敢回中都,倒是居住于晋阳。

见王昶用心记下以后,又笑道:“去了祁县,如有大材,须知会于我,切莫私藏。”

“明天子在临甾,大将军已扫平青、徐、幽、并,汉室再兴,指日可待也。并州新定,民气动乱,诸事艰巨。曼基才识过人,吾欲荐曼基退隐以助并州,未知曼基肯乎?”

后公然袁术称帝,被刘备扫灭。袁绍又北侵幽州,复被刘备逐之。家中知温恢自有筹算,却也不再催其退隐了。

温恢固辞而不往。家中不解,其私谓家人道:“天下乱起,诸侯并立,袁氏固然势大,然宗室尚存。刘焉、刘表、刘虞、刘备等,此皆世之漂亮也。而袁氏心机难测,今若仕袁,今后凶吉难知也。”遂不去。

当时考虑到袁氏名重天下,为家属长远所虑,遂便投之。谁曾想不过数年,袁绍政权便是摇摇欲坠了。真是悔怨莫及了。

吕布先杀了故主丁原,后又直接拖累王允,乃至于并州魁首王允身故,王允身后,并州士族的政治力量大为减退。并州人向来是嫉恶如仇,史上父兄被诛,后辈愤懑,至告讦刺史二千石,或报杀其支属者比比皆是。吕布固然也是并州人,但并州士族倒是不太情愿理睬他的。再加上吕布平生交战,倒是不太会与士人打交道。以是吕布来请人,能请获得那才真是见了鬼了。

温恢,字曼基。其父温恕,曾为涿郡太守,温恢十五岁时,父丧。其与家人扶灵归并。在家守丧三年。因知天下已乱,并州尤盛,盗贼横行,为保家人。遂尽散家财于宗族乡党。后并州遭黄巾余党、白波贼、黑山军、诸胡轮番抄掠,富户十去八九。唯温家无事。温恢散财,得州、县村夫称道,喻之为西汉郇越。后袁绍来冀州,闻其事,奇之,便察举其为孝廉,征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