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经筵侍直官中列班最末的一人出班道:“林中允满口抵赖,如何令人丁服心折?”

“循天理,则不求利自无倒霉,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己随之。尔推许内圣而外王的,汉高祖,唐太宗,所行所为,无一念不出于人欲,君臣高低厚利不重义,岂可与三代并论。”

林延潮的答复,不能令吴堪对劲,他冷哼一声道:“此强为之说,汝所说人道不息,言下之意,暗指汉唐之君可接三代之统绪,可林中允觉得汉高祖,唐太宗何如人也?

只见林延潮往殿顶长叹:“伯夷,叔齐,积仁絜行而饿死。颜回屡空,荆布不厌,而卒蚤夭,此循天理,不求利自无倒霉乎?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竟以寿终,此殉人欲,求利未得而害己随之乎?”

但林延潮微微一晒反讽:“真世儒之见,齐桓公杀公子纠,公子纠大臣召忽殉死,管仲不殉死则矣,反仕杀主之君齐桓公,此仁乎?孔子却道,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吴堪也是信心高文,一副中流砥柱的模样立在殿上,他自傲他的辩题足以莫非林延潮了,就是不能,也可让他绞尽脑汁。

听了李庸的话,满殿君臣也是细思。

曾省吾,王篆摆布旁顾,他们不是不肯出马,只是以他们堂堂二品尚书,三品吏部侍郎,如果当殿被林延潮驳斥了,那么今后有何颜面在朝堂上安身,以是他们先安坐不动,靠部下的小弟出马耗损。

林延潮能够用王霸混谈来阐述,修其理不急其功,但义利就没体例混谈了。

天理也可视为义理,人欲也可视为利欲,以是底子还是义利之说。

王述一愕,然后道:“三子。”

李庸一番话里,道出了理学里的天理人欲,以及义利之说。

“那王司丞望子不如父,还是子胜于父?”

朱子原文是亘古亘今常在不灭之物。虽千五百年被人作坏,重殄灭他不得耳。

小天子点了点头,看向殿中。

曾省吾,王篆都是大喜,心道这救星是谁,本来是通政司知事李庸。

但李庸却有野心,这是一个向曾省吾,王篆卖好的机遇。李庸来到殿中先向林延潮作揖施礼道:“林中允赞汉唐之君,吾觉得不然,汉唐顿时得江山,以智力把持天下,虽乍看国富民强,实天理含混,人欲风行。何为天理,人欲?裹腹,天理也;甘旨,人欲也。伉俪,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斗食祈求承平,天理也;枭雄篡取江山,人欲也。”

林延潮点头道:“人同此心,三代先王筚路蓝缕,而有天下,望后代子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正如子胜于父,而不是父不如子,这才是先王之心,先圣之道,而不是教汝亦步亦趋,言必称三代,而不知他世。”

可小弟已是被折了大半,被打了一个五比零,堆集的人头直接送林延潮‘大杀特杀’。

方才诸人,除了周子义外,都没有与林延潮辩论,超越三句话。

竟连吴堪也败了,小子放肆,我等不平!同为画外音。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于喻利。那么孔子说不义即利,莫非倒霉就是义了吗?”(未完待续。)

大理寺丞王述出班抗声道:“三代贤人矣,孔孟崇古,言必称尧舜,而汉唐之世人欲横行,可谓今不如昔,而尔犯警先古,而法汉唐,实将金玉弃之于地奔门路,于瓦砾中拨取零铁。”

不过吴堪也不是冒然出头,林延潮确有‘偷换观点’之嫌。

吴堪被林延潮说得满脸通红,数度想辩驳,最后为‘诚为儒者笑尔’的暴击后,掩面退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