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一十章 林延潮审案[第1页/共2页]

林延潮心底不喜面上淡淡隧道:“请黄县丞带路。”

林延潮问道:“客岁大水,山东地界决口两处,我河南决口三处,三处尽在归德府,夏邑县两处,你虞城县一处,自黄河大水以来,很少有这等南北堤皆决之事,本丞问你此乃天灾还是天灾?”

见林延潮神采不愉,黄县丞在旁谨慎翼翼隧道:“司马,我们现在身站得是南堤,劈面则是山东单县的北堤,也称太行堤。南堤由河道总督潘河台于万历七年所筑。此堤又称遥堤,遥堤之用,乃约拦水势,取其易守也。故而遥堤距河甚远,且高大薄弱。”

堤高而城低,所谓地上悬河就是如此,见这一幕林延潮心底模糊忧愁,这是一把利剑吊挂在全府百姓,也是林延潮的身上。

林延潮道:“不,黄县丞,你坐到本官辕车上,本官有话问你。”

县丞不过正八品,林延潮这等上官观察,自是战战兢兢。

袁宗道笑着道:“外公,此乃学功先生的弟子,集录学功先生及弟子,于学功堂上讲课时对答。”

这边是驱逐的虞城县县丞,主薄,典使,其他都是吏员。

用了几十年工夫于朱子经义上的龚大器内心早有定见,对于朱子经义外的经学,心底有所保存,但也不会以片面而下结论。

黄县丞闻言道:“回禀司马,有句话是治堤者,左堤强则右堤伤,摆布皆强则下流伤。弘治七年,刘忠宣公(刘大夏)筑太行堤,曹、单诸县,下尽徐州,亘三百六十里,太行堤一筑,山东之北堤可谓无大碍。”

黄县丞一起谨慎与林延潮说些风土情面。

三兄弟闻言都是一脸欣喜道:“这孙儿不知。”

虞城乃归德府的临河县,也是任务严峻的沿河缺。上一次虞城县又被乱民攻破,知县弃城而逃,被朝廷问罪下狱。现在虞城县也是由县丞代署知县事。

龚大器说完,但见袁家三兄弟倒是一脸正色,一并道:“在我们林学弟子心中,此书不逊于论语。”

“孙儿身边就有。”

而龚大器却想起本日与巡抚杨一魁的话,然后道:“林三元之学,吾虽不认同,但就以仕进而论,已是做到了‘清,慎’二字。”

袁宏道道:“当年学功先生回籍探亲,我与他道左相逢,虽寥寥不过数言,但先生风骨至今念至。若他眼下在归德为官,我等恰好去拜见,讨讲授问。”

袁宗道向龚大器道:“外公,敢问林宗海在你治下为官如何?”

阅后驳之,方是一名儒者的涵养,但是龚大器见学功堂语寥寥数语,已是不由道:“林三元这王霸之辩,义利之辩,圣王之辩,于程朱之言而论,可称他山之石,可磨吾玉也。”

林延潮昂首看了一眼,然后道:“黄县丞,天气尚早,你们先随本官去河堤上。”

龚大器乃左布政使,堂堂从二品大员,杨一魁也不过正三品。作为河南省左布政使,于治下州县官员有考评之权。

黄县丞闻言不由心底一紧。

龚大器点点头,将书还给袁中道后道:“你们如此敬佩林三元,可知他已来河南为官,在归德府任同知。”

待到了河堤,世人登坡到了堤顶,但见迎河那面,黄河尚在远处,即便离了这么远,也可听到河涛轰然鸣溅之声。

“此言过分了。”

龚大器见这册子被袁中道,珍而重之用蓝绸裹好。

龚大器微微讶然,他部下一名官员,他的文章竟如此受故乡读书人的敬佩。

龚大器捏须道:“林三元那本《尚书古文疏注》甚好,我曾三度点阅讲明。至于他的经学文章尚未曾拜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