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搅局者[第1页/共3页]

正聊着,只见展台外又走来了两名高鼻子的欧洲人,此中一名是方才来过的,自称是意大利泰利修建工程公司的采购代表,名叫卡佩拉,至于别的一名,杨海帆感觉有些眼熟,仿佛不久前还曾经见过,可一下子倒是想不起来了。

冯啸辰笑呵呵地反问道:“老王,你感觉你们一台车卖48万,亏不亏呢?”

“这话也对。”王伟龙豁然了。以他的脑筋,实在想不清楚群众币贬值对于全部国度到底是好是坏,但如果仅仅从罗冶的角度来讲,好处是看得见的。100万美圆也罢,48万美圆也罢,终究都是要交给国度外汇办理局的,罗冶只能拿到群众币。群众币只是相对于美圆贬值了,在海内的代价没有贬,罗冶一台车卖48万美圆,按8.6的汇率能换到400多万群众币,比在海内发卖的利润要高很多,这就是大功德了。

“是的,我们公司对贵公司出产的混凝土泵车有一些兴趣。不过,我们对贵公司的产品代价另有一些疑虑。欧洲市场上同类的泵车代价都在25万美圆以上,而你们的报价却只要5.8万美圆,我想晓得,你们能够以如此低的代价供应这类产品,是甚么启事呢?”卡佩拉直言不讳地问道。

“很欢畅熟谙你,杨先生。”那位名叫海因茨尔的西方人向杨海帆微微弯了哈腰,算是打过号召了。

“那我们畴昔引进海菲公司的自卸车,是甚么代价呢?”辰宇工程机器公司的领队杨海帆笑着问道。杨海帆和王伟龙早就熟谙,当初杨海帆替冯啸辰办理轴承公司,公司里的老工人就有相称一部分是王伟龙从罗冶帮他收罗来的。此次各家企业一同组团出来参展,大师吃住都在一起,干系又靠近了很多。

想到此,杨海帆脑筋里俄然一激灵,旋即嘴角便暴露了一丝浅笑。他终究想起来了,这个海因茨尔,他的确是见过的,但并不是比来,而是整整11年前。那是在1984年,冯啸辰方才向杨海帆提出创办工程机器公司的时候,他们二人共同前去欧洲去考查,此中一站便是德国老牌工程机器企业普迈公司。海因茨尔恰是普迈公司的工程师,在那一次,就是这个海因茨尔,陪着他们观光了好几个车间。

“这很简朴。”杨海帆浅笑着说,“第一,我们的劳动力本钱更低。中国事一个生长中国度,人均GDP只要欧洲的三非常之一,以是劳动力本钱很低。工程机器也是劳动麋集型的产品,劳动力本钱低了,产品代价天然也就便宜了。”

杨海帆清清楚楚地记得,在观光的时候,他向海因茨尔扣问是否能够拍照,海因茨尔表示他能够随便拍,没有任何忌讳。一开端,杨海帆和冯啸辰还觉得这是海因茨尔的一种美意,厥后冯啸辰偶然入耳到海因茨尔与别的一名德国工人的扳谈,才晓得海因茨尔以是如此漂亮,是因为他坚信中国人看不懂这些出产过程,就算看懂了,也不成能从中学到甚么技能。

“悬。”王伟龙道,“我们的车和海菲公司的车比拟,还是有些差异的,人家的车表面标致,耐用性也好,我们最大的上风就是便宜。买一台海菲的车,够买4辆我们的车。如果把代价进步到100万一台,我估计明天来洽商的那些客户,恐怕就不会感兴趣了。”

“当然不亏。”王伟龙斩钉截铁地答道。

“老杨,你们带来的设备,代价和外洋厂商比拟,如何样?”聊完本身的产品,王伟龙把头转向杨海帆,问道。

“卡佩拉先生,我记得你刚才是对我们的混凝土泵车感兴趣,现在你与海因茨尔先生同来,也是筹算体味泵车的环境吗?”杨海帆撇开了有关海因茨尔的话题,转对卡佩拉说道。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