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驱伊洛英雄显身手 第四百一十九章 忠臣尽去矣[第2页/共2页]

此言一出,高宗天子神采大变,因而传下诏谕,去其左相之职,授以忠武节度使出知绍兴府。

秦桧吃了放心丸,说道:“媾和之议,朝中臣僚之说皆分歧,各持两端,畏首畏尾,此不敷与断大事。若陛下决欲媾和,乞陛下英断,独与臣议其事,不准群臣干预,其事乃可成,不然,无益也。”

高宗天子冒充相留,赵鼎忿忿说道:“大中持正论,为章惇、蔡京之党所嫉。臣群情出处与大中同,大中去,臣何可留?”

高宗天子本来已经对赵鼎存疑,闻此言更是狐疑甚重。本来就在本年,高宗天子曾经御笔和州防备使赵璩除节钺,封吴国公。但赵鼎闻讯上奏道:“建国虽未正名,天下皆知陛下有子,社谡大计也。在今礼数不得不异,以是系民气不使之二三而惑也。”

高宗天子早就对王庶言行极其恶感,因而很痛快地去其宰执之职,充资政殿学士、知潭州,乃至连稍许挽留之意也无。随后朝堂当中本来对和议有贰言的重臣,在秦桧及其虎伥的架空之下,纷繁被贬出朝。自此,朝堂高低,尽在秦桧把握当中,就连本来节制言路,纠劾百官的御史台官和谏官也都成为其节制言论,解除异己的东西。满朝高低,除恭维阿谀之词外,再难有忠告以达圣听。

当高宗天子言行传到赵鼎耳中后,其闲坐一夜,次日上朝时便上奏道:“臣克日生疾,望陛下准臣去官疗养。”

秦桧又说道:“臣恐不便,欲望陛下更精加思虑三日,然后别具奏禀。”高宗天子闻言点头。

就在朝中高宗天子与秦桧一同断根异己,以便曲意巴结金人,推动和议的同时,金国诏谕江南使张通古照顾金熙宗圣旨,与宋使王伦南下来到了临安府。而当金使将要求说出以后,顿时满朝哗然。

固然岳飞和韩世忠死力反对,但那里能窜改高宗天子和议的决计。为了更好地推动和议,高宗天子乃至在版图上都交由金人来决定。而赵鼎对此事极其不满,数度上奏,要求高宗天子将版图定在黄河,使得高宗天子对其非常讨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