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冰河说与万言书[第1页/共4页]

张原在策文最后部分提出了本身关于救荒赈灾的观点。那就是官府赈灾与官方救荒连络,富民对其耕户有救济的任务,对于帮手官府赈灾的官方富户要请敕奖谕,授予的官职也应遭到社会尊敬,自古救荒无善政。到了这一步,都不会有太好的体例,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寅吃卯粮,关头是要前面做好,增加储备,进步百姓应对饥荒的才气――

张原道:“十二张卷子快写满了,约莫近万字。”

首辅方从哲特地找出那份万言书要先睹为快,叹道:“若这三百多位考生个个都上万言书,那这两日两夜我辈寝食俱废也读不完啊。”

张原并没有范围于救灾备荒这一个思路。他纵论晚明地盘政策的弊端,写道:“――臣曾考嘉靖以来绍兴一府赋税,嘉靖之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农,盖因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官府亦驱之就农,不加滋扰,故家家丰足,人乐于为农。而近6、七十年来,赋税日增,徭役日重,民命不堪,遂皆迁业。昔日乡宦家人亦不甚多,今去农而为乡宦家人者,已十倍于前矣。昔日免徭役赋税之人有限,今去农而蚕食于官府者,五倍于前矣。昔日原少游手好闲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趋食者,又十之3、四矣,大略以非常百姓言之,已7、八分去农――”

三月十五日的文华殿,灯火彻夜透明,受卷官王主事将收上来的三百四十八份考卷交给弥封官,弥封官盖上弥封关防印送掌卷官,殿试墨卷不须誊写成朱卷,直接送到东阁读卷官处,以方从哲、吴道南为首的十四位读卷官的每小我都要在两天时候里把这三百四十八份考卷看一遍并写上简短考语,以分品级名次,还要盖上每个读卷官的印鉴,阅卷任务非常沉重,要夜以继日,东阁有卧榻可供读卷官歇息,只不准回家――

张原道:“没考虑那么多了,策文所写也是我今后为官为政的底子,至于天子肯不肯察纳,那又是别的一回事。”

以是必须在天灾天灾中给老百姓找一条活路,不然大师都没活路,既得好处个人并非铁板一块,有危急感的、熟谙到弊症但愿改进的人也很多,张原要争夺的就是这一部分人,这是殿试策文,必将鼓吹天下,他必须亮明本身观点,措词能够暖和,但态度要站稳,他不是两面三刀的投机者,必须有面对非难和阻力的勇气――

张原道:“回大人的话,晚恐怕来不及誊真,直接就写在草卷上了。”

回到东四牌坊,商周祚见张原把宫饼拿出来给景兰、景徽另有穆真真、芳华几人分食,这才晓得张原一天没吃东西,水也没喝一口,从速让厨下上酒饭,张原笑道:“测验的日子我只想食八宝粥,待我本身去煮。”

写完最后一个字,搁下笔搓手,这才感觉天气已经暗下来,一包宫饼是何时放在案边的也不晓得,转头四望,大殿上空空荡荡,其他考生都已考毕出场,只剩他一小我,其他读卷官、执事官冷静在殿边遥看着他――

书友们为介子的万言书投一张票吧,不轻易啊。

张原将那包宫饼也放进考篮,单独一人出皇极门、午门、端门和承天门,暮色下,金水桥头,张联芳、张岱,另有文震孟、黄宗羲等八位翰社考生都在等着他,让贰心头一暖,快步走畴昔,张联芳笑问:“介子,本日你如何最后一个交卷了?”

礼部尚书刘楚先笑道:“还好还好,只此一名,大多数考生只千余言。”

世人皆惊。

张原阐发形成百姓不肯种田的启事,一是江南地主把农田兼并去栽种一些产值高的农作物,如种棉、种果树,就是不肯种稻、种麦,民逐利如水向下,这在丰年时无可厚非,但一旦蒙受大面积的天然灾害,粮食完善就会极其严峻;二是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导致自耕农大量停业,役一著肩,家便立倾,一家倾而一家继,一家继而一家又倾,展转数年,邑中家道殷实之农无完家矣;三是地盘兼并,赋税转嫁,官田价轻,民田价重,穷户利价之重,伪以官为民;富者利粮之轻,甘受其伪而不疑,久之,民田多归于豪右,官田多留于贫困,乡间富户,田连阡陌,饥饿之民,皆其耕户――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