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一番比武,李玄都连连借势,东玄道人已是晓得他的境地修为,按下心中惊奇,缓缓开口道:“前次贫道见李先生时,李先生不过是归真境修为,仰仗手中利剑,方能登上太玄榜。厥后听闻李先肇事迹,已是天宝二年,说李先生重伤剑断,被海石先生救走。再厥后,又有传闻说李先生跌落境地。贫道本觉得李先生此生已是有望地仙大道,或许就是今后浑浑噩噩,庸碌平生,哪曾想李先生在天宝六年重出江湖今后,不但能东山复兴,并且还更上一层楼,实在是可喜可贺。”
全真道则是受戒,与正一道的五大经箓对应,别离是:三皈戒、老君八十一戒、初真戒、中极戒和天仙大戒。唯有受天仙大戒之人,才有资格佩带五岳冠。
李玄都道:“正因为自知做不到,方才挂在嘴上,既是提示旁人,更是提示本身。如果能做到,已是圣贤,事理存乎一心,何必挂在嘴上?”
李玄都不紧不慢地说道:“我曾跟随张相肃卿,直至其身故。其身故以后,朝廷给他定了十项大罪,可要依着大魏律法去查,多数难以站住脚根,同时官方又有浩繁落井下石的笔墨传播,极尽诽谤之能事。说他乘坐十六人的大轿,说他四周收受海狗鞭壮阳,罗织罪行,与写话本无异。可张相称政十年,光复凉州、秦州,各地流民近乎绝迹,国库略有红利,又归功于谁?实在这些大罪归结为一点,四字足以概括:威权震主。借用前人一句诗:‘功到雄奇即罪名。’那些人没法从功劳上争光张相,就在私德上做文章争光他,因为功劳实打实地摆在那边,青史留名,谁也没法抹去,可私德看不见更摸不着,天然能够被流言和谎言所诽谤。”
东玄道人诛心问道:“岂不有严于律人而宽以律己之嫌?”
李玄都望向这位年老道人,问道:“敢问道长,你与这些清流何异?”
“所谓不破不立,李先生能破后而立,实乃百年不遇之奇才。”东玄道人赞了一声,又问道:“现在李先生境地已复,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乃是一方宗师人物,何故与长辈难堪?”
东玄道人微讽道:“既然如此,又何必口口声声圣贤事理?”
提及这位东玄道人,在江湖中可谓是大名鼎鼎,在唐秦身后,他便是吵嘴谱上第一人。至于他为何戴着五岳冠,也有启事。正一道的道人不忌荤腥,不忌嫁娶,多用本名而不消道号,而全真道的道人倒是截然相反,是为削发道人,食素不娶,多是弃用本名而用道号,东玄道人身为正一宗之人却用道号,是因为他最早时候并非正一宗弟子,更非正一道的道人,而是全真道之人,不过并非东华宗、妙真宗、神霄宗这三宗之人,只是一个平常道观的观主。厥后不知因何启事,此人受大天师张静修之邀,转投正一宗门下,张静修代师收徒,故而此人在正一宗辈分极高,乃是张静修的师弟,张世水要称其为师叔祖。
在秦素看来,这老道当然短长,却一定是李玄都的敌手,不必担忧。
东玄道人固然是方外之人,但也模糊听出李玄都要说甚么,不由眯起双眼。
只是有一点秦素没有想明白,这道人的僧衣款式,应是正一宗之人,正一宗向来是奉持正一道,如何会戴全真道的五岳冠?
李玄都笑了笑:“鄙人的确于不久之前感悟天人合一之理,继而天人交感,得了世人丁中的天人境。”
“苟利社稷,存亡以之。知我罪我,在所不计。”
东玄道人反问道:“不谈私德只谈功劳岂不是更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