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天雷降世[第1页/共2页]

这也是中原文明与西方文明最大的不同地点。

大地为之颤抖。

中原文明重于人,或是有为,或是忠君爱国、孝悌长幼,非论是道家、儒家、法家乃至诸子百家,深处是意义莫不过是导人向上,或者束缚罪过。而西方的文明则是操纵各种宗教思惟来利诱别民气智,将宗教与皇权紧密联络一处。

俗乐本源于西域,龟兹乐是中原俗乐的发源。

直到回到皇宫,世人见红妆素裹,一片喜庆的气象的皇宫,这氛围方才好转。

这一起氛围有些沉重,不但是各族使者,诸多文武大臣都觉得是天神显灵了。

《渭川曲》词曲之精美,连络东西的文明精华,加上梨园按照《渭川曲》自编自导的跳舞,只是一个收场,已然将氛围扑灭。

《渭川曲》是在俗乐根本上接收西北民族音乐、融秦声汉调于一体的法曲乐调,是以也有《湖渭州》一名。

裴旻报以一个和睦的浅笑,这位康国国王一定没有无私之心,但毫无疑问,他是大唐在西域独一一个可托的朋友。

查士丁尼、韦比加绣着氛围中淡淡的炭烧味道,想到了真主耶稣……

非论是狂傲的莫斯雷马萨还是一心将真主耶稣视为上帝的查士丁尼,在这一刻都不敢有半点怠慢,带着无上的畏敬之心,感受着祭天大典。恐怕再有天雷来临,劈在他们头上。

查士丁尼与韦比加窃保私语……

朝拜以后,世人也晓得重头戏行未到临。

康夙烈冲动道:“此曲美好,小王在曲入耳到了龟兹古音娑陀力,另有天竺的佛音,大唐的秦声汉调,委实了不得,龟兹乐工都未有如此成就,大唐果然是能人辈出。”

除了天灾天灾,世人几近没有见过天神真正大怒之景,不免在心底嘀咕,想着莫非大唐真得天神庇佑?

李隆基在神策军的保护下,返回了皇宫。

即便不通音乐的莫斯雷马萨也能感遭到《渭川曲》的特别神韵,心底叹服。不得不承认:在军事上,大食国不输于大唐,可比文明秘闻,却远远不如了。

申时一刻!

爆仗的齐鸣震响,如若天雷普通,硝石的烟尘,云雾环抱,直接让不知详情的世人,觉得是天神显灵,降以天雷,以奖惩他们的不敬。

接下来是李隆基意气风发的在太极殿接管百官的恭贺,诸族使者也一一献上各自国君的贺词。

惊天动地的响声从天坛四周传来,震响四方,回荡天涯……

流水宴席,一桌连着一桌,美酒好菜摆满案几。

十三名舞者在音乐声中,鱼贯而入。

李隆基身为东道主,率先举起了酒杯,道:“九域涌新潮,四海雄鸡争唱晓;三春辉紫气,八方彩凤共朝阳。愿辛酉鸡年,在做的诸公,金鸡传佳讯,玉犬报福音。朕敬诸位一盅……”

昭武九国的九个国王脸上也倍感无聊…俄然!

隆朗赤失声叫了一句:“阿弥陀婆耶……”

莫斯雷马萨刹时复苏,几近原地跳起来……

乐舞是一国文明的特性,《渭川曲》作为兼容统统的杂曲,将大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性在歌舞中揭示出来,博得了分歧好评。

“轰……”

阿拉伯帝国每征服一地,所干的第一件事,便是逼迫本地人信奉伊斯兰教。

论及文采,李隆基还是有几分真才实学的,各种词句,信口而来。跟着世人举杯痛饮,宴会正式开席。

灰红色的烟雾与晨雾风雪会聚一处,大有仙音渺渺之感。

这琵琶声一起,众使无不暗自赞叹,竖耳谛听,凝神旁观。

特别是西域诸国国王使臣,眼中更是异彩连连。他们深受龟兹乐的影响,却不想龟兹灭亡多年,还能听到与龟兹乐相媲美的乐曲。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