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5章 袁绍要拼命(贺兰血☆咆哮打赏加更)[第1页/共2页]

朝阳初升,霞光万道。旗号猎猎,战鼓声声。朝食以后,袁绍伐鼓聚将,通报了作战打算,除了少量的留守兵力以外,主力全数向捕獐山进发,务需求拿下捕獐山的阵地,直逼新郑城下。为了表示不达目标誓不罢休,本日起持续作战,夜里也不能回营歇息,只能在阵地上小憩。如有悲观殆战者,定斩不饶。

郭图和沮授相互看了一眼,都有些惊奇。袁绍当着世人的面亲口承认弊端,这但是非常可贵的事。由此可见,袁绍的压力很大,他很清楚,这一战不但要胜,并且要速胜,多迟误一天就多一分伤害。

袁绍点点头,拨马而回。回到中军阵地,登上充当将台的高岗,袁绍下达了第一道号令。

实在不消鲁肃说,诸将已经看到了袁绍的步地,晓得一场大战在所不免。他们再一次巡查阵地,号令多备大盾、弓弩,筹办战役。他们都清楚,甲骑再短长,也不成上山冲阵,袁绍将他们摆出来只是抖威风,显现气力。真正要防的是袁绍的另一个利器:强弩。冀州强弩兵是驰名的精锐,山地作战,袁绍必定会派出强弩兵保护步兵进犯。

沮授点头拥戴,鼓励袁绍果断信心,与孙策一决胜负。

鼓声响起,数千民伕手持刀斧,走上鲁肃阵地两侧的山坡,砍伐树上的杂树、野草,为强弩手清理阵地。如果在坡下立阵,不但射程有限,并且会影响步兵进犯。在两侧山立阵,既不影响步兵,还能保持射程,如果能建起高台,还能保持压抑。

三百甲骑就像袁绍伸平的双翼,由东到西,宽达三里,烘托得袁绍像传说中扶摇直上九重天的大鹏,爬升而来,威势逼人。即便是鲁肃、董袭所领的江东后辈兵也心生寒意。如果在高山上碰到如许的甲骑打击,绝对是一场灾害。

三百骑士,人马俱着玄甲,骑士手持长矛,端坐在马背上。矛越长,对利用者的要求也更高,浅显骑士所用长矛约莫一丈出头,精锐能用一丈二三的长矛,这些长矛都是一丈五,又重又长,杀伤力更大,也更难操控,非懦夫不能持。孙策身边骑士也有善使铁矛的,能用丈五矛的不乏其人,但他不管如何也挑不出三百人来,更何况是人马俱甲的三百甲士。

袁绍要冒死啊。鲁肃轻拍大腿,叫过两个传令兵,一个进城向孙策通报,一个到各营阵地传达号令,袁绍会强攻我军阵地,诸将当作好恶战的筹办,恪守阵地,不能让袁绍得逞。

两万多人分作十几个营,顺次解缆,先是摆布翼出营,建立保护阵地,然后前军出营,直抵捕獐山下,立下阵地,中军才缓缓出营。达到捕獐山北后,袁绍并没有立即建议进犯,他在山北的高岗上立下阵地,调兵遣将,摆出一副不霸占捕獐山毫不罢休的步地。

梅山、捕獐山相距不到二十里,袁绍的前军方才解缆,鲁肃就收到了标兵的陈述,随即告诉了董袭和新郑城里的孙策。他本身也做好了死守的筹办。

兵力差异,弓弩手的数量相去甚远,如果不做好筹办,或许在对方一次集射下就会崩溃。如果在对方麋集箭阵的威胁下庇护本身,减少伤亡,就成了可否死守阵地的第一要素。幸亏这些江东后辈兵出战以来,一向都是以少胜多,上风兵力给他们的压力并不算大,从校尉到浅显一卒都晓得这时候应当做甚么,倒也是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袁绍随即命令拔营启程,

袁绍眯着眼睛,仰着头,看着山坡上的阵地,很久轻叹一声:“周昂、刘和败得不冤,这等将才竟然错过了,白白便宜了孙策。”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