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约莫是看出苏木的迷惑,笑道:“这类书大多是才子才子,读书人最喜好看了。书院街港口也好,书卖得不错,一本新书出来,你还得列队去抢。前次那本绣像版的《痴婆子传》刚到货的时候,我就是去晚了一步,成果白手而归。去问书坊老板,说这书在北直隶书卖得可好了,他也是一咬牙拿出大笔银子,进了一千本,成果三天以内就被发卖一空。若要想再进些返来,也不晓得要等多久。”
碰到印刷精彩的好书,比如苏木后代在电脑看过的藏在台北故宫的清版《后代豪杰传》就精彩得让民气中感慨,此中还插出来了很多绣像,都是名家手笔。单就插图而言,就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
加上他对这个期间的印刷出版业也是两眼一争光,在此之前还需考查。
先前说话时,苏木辩才了得,宿世在酒桌上听多了荤段子,现在一搬到当代来,立即将老李逗得乐不成支。
如方才这本《品花录》,说刺耳点不过是快餐读物,看过以后便能够丢在茅房擦屁股,九文一本也算普通。
“一本书究竟多少钱?”
前几日苏木固然也去街上的书肆里买过几本科举范文,却没在书店里看到这类书卖。
我若写一本如许的书出来,也不需求太多,一年卖出去两三万本,那很多少钱?
这个市场如此之大,让苏木看到了夸姣的远景。只要本身写一本脱销书出来,也不需求太多,卖他上万本,就充足本身在短期内获得一笔不菲的启动资金。
苏木想到这里,当即在老李面前大声赞叹,又聊了半天风月之事,这才问:“老李,这个故事不错啊,你这本书是从那里买的,花了多少钱。我比来也无聊得很,也想去弄本来读读。”
“九钱银子。”
此主要亲身操刀,心中却没底。
“九文?”苏木心中有些绝望,他前次买的那本科举范文选,薄薄四十来页的小册子就花了三十文钱。换算成群众币也就三十块钱摆布。而教科书在后代的乃是刚需,属于最赢利,买得最好的。
九文一本,扣除本钱,能赚一文就不错了。
“本来是林家书坊啊!”苏木精力一振,他本不想去见韶泰的。可大师每天都来胡家货栈,想不会面底子没有能够,还不如大风雅方去打声招,趁便打着韶先生的牌子去跟林家书坊的老板谈买卖。
苏木心中有些不耐:“是啊,老李你说得没错。那么,究竟那里有得卖呢?”
老李:“书院街有家林家书坊就有得卖。”
我若要做这行,也只能走这条门路,直接找个出版商把书一次性卖出去,钱货两讫不留费事。当然,要想卖出个好代价,就得找个有气力的贩子合作。
书院街就在县学中间,正对着县衙,乃是清苑县的中间。当街大市,当着读书人买这类**,实在是放肆啊!
“九钱……银子……这么贵……”苏木有些口吃,靠,不过是一本杀时候用的读物,竟然卖到天价,这另有天理吗?
四大名著、冯梦龙的三言二拍上有的是故事,题材有的事,又何必在这上面纠结。
老李有唠叨了半天,才说:“我这本书就是林家书坊出的,林老板祖上三代都替县、府两级衙门、官学印考卷、印书,部下的工匠都是妙手,在北直隶,在全部河北南部三府当称第一。他们印的书,卖得极好,即便是去北京,也能看到林家书坊的书。”
二人说了半天话,让老李对他顿起知己之感,听苏木问,热情地先容:“要买书啊,却也轻易。不过,买着看挺贵的。不如今后我们各自买分歧的书,然后互换着看,如此也能节流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