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据的父亲郑文高是于阗镇老兵马使,几年前归天后,郭昕便任命他为于阗兵马使,接过父亲的宝剑,持续坐镇于阗。
郭宋点点头题目:“且末河四城现在如何了?”
“吐蕃军就在吉良镇,间隔于阗城约三十里,驻扎了五百名吐蕃兵士,这边牧场大,吐蕃牧民也多,以是有军队庇护,这么多年根基上相互互不侵犯。
且末河四城是指弩支城、新城、典合城和蒲桃城,十年前被吐蕃和吐谷浑的联军攻破,现在环境不知如何样了?
郭宋完整能够了解,且末城恰好位于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分岔处,从高原过来,且末城是必经之路,吐蕃把且末城当作据点的启事就在这里。
动静不畅,阿俱罗并不晓得长安和陇右产生的事情。
“那太好了!”
从且末城前去于阗镇约有一千二百里,半途有几处绿洲,畴前是唐军的守捉城,像兰城守捉、尼壤守捉以及坎城守捉,不过现在兵力不敷,各守捉已经荒废了,绿洲也被吐蕃和吐谷浑牧民侵犯,安西唐军有力摈除。
“但是唐朝和吐蕃签订了会盟和谈,如许主动打击吐蕃,使君会不会被朝廷弹劾?”
郭宋深思半晌,便欣然道:“那就去于阗镇!”
如果在且末河四城的旧址上重修一座大城,把它视为且末军镇,实在倒是比建在这里更好,那边背后是阿尔金山,又有且末河灌溉,绿洲比这里更多,一样能够大量屯田,这里固然有很多绿洲,但夏季风太大,酷寒得让人受不了。
郭宋赶紧施礼,“鄙人郭宋,给王爷见礼了!”
“我很乐意为使君传达!”
谢天山在一旁道:“在且末建立军镇,一向是老王爷的胡想,他最后是想把东面的且末河四城连成一片,但都失利了,还是因为吐蕃军队源源不竭地从高原杀来。”
郭宋微微欠身笑道:“且末城的一千吐蕃军已经被我们全歼,吐蕃牧民都被赶回了高原,于阗的吐蕃军队我们将其毁灭,唐军主力会临时驻扎在于阗镇,粮食我们照顾了,牛羊也带了二十万头,不会给于阗国添费事。”
这时,郭宋又用马鞭指着北方,问谢天山道:“从这里能够直接北上吗?”
玉河就是后代的和田河,由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汇合而成,唐朝时还不是季候河,就算到枯水期另有水量很小的一缕河水,一向北上流入赤河,现在是冰雪熔化之时,水量更足了,安西唐军不走蒲昌海的启事就在这里,直接走玉河,横穿大戈壁,就到达于阗镇,没需求再绕远路。
“使君不会觉得吐蕃军是从疏勒过来的吧?”
“如果向西走呢?”
郭宋摇点头,“刚开端我是如许以为,但感受不对,就算吐蕃军长翅膀也飞不了这么快。”
郭宋又听出了他话语中另有信息,又问道:“你刚才说的吐蕃军是从那里过来的?”
于阗镇目前有一千军队,这两年跟着吐蕃不竭侵犯牧场,于阗国也感到了切肤之痛,他们开端善待唐军,于阗国的唐军才得以稍稍改良糊口前提。
“在戈壁要地就有,我们装了两千多桶,敌军来攻打时,我们用火油烧死了两百多个吐蕃兵士,他们就不得不撤兵了。”
谢天山笑道:“实在向西走更好,先到于阗军镇,然后顺着玉河北上,就能直接穿过大戈壁,到达龟兹城。”
中军大帐也随即搭建起来,这时,郑据仓促领来一名中年胡人男人,黑面虬须,用白布包着头,头巾有一颗巨大的红宝石,穿戴一身上好的皮袄。
郭宋动员部下在且末城四周巡查,且末城就是后代的且末县,位于昆仑山北麓,得益于昆山的积雪融水,这里漫衍着大片绿洲,河道浩繁,最后堆积成且末河,流入蒲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