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晋王给了甚么优厚前提?”老三刘尚南问道。
“前次我和大师会商之事,我已经决定了!”
刘尚东捋须笑道:“新罗的纸比较便宜,仿佛只要长安的三成吧!药材也不错,能够买到高年份的人参,你们是筹办把润州当作母港?”
禅房里传来木鱼声,父亲刘循清冷地说道:“我用心修佛,已不问世事,这些事情你们筹议决定,何必来问我?”
刘尚东看了一眼世人,不紧不慢道:“我决定把刘氏家属迁往长安,临时告别扬州。”
刘尚东跪在门口道:“如果是小事,孩儿就不打搅父亲了,但这件事事关家属存亡存亡,孩儿拿不定主张,恳请父亲指导迷津。”
“既然大部分人都想去杭州,你又担忧甚么呢?”
独孤明礼摇了点头,“我们是筹办把沧州河口港当作母港,货色到岸后能够直接转内河运输,运往长安。”
刘循可比他的儿子刘尚东短长多了,他数十年走南闯北,下南洋,走日本,西到天竺、波斯,能够说,刘家能成为大唐第一海商,美满是刘循打下的根本。
刘循闭上眼睛,又重新开端敲打木鱼念佛,就仿佛甚么事情都没有产生一样。
刘尚东走进父亲的禅房,房间里缭绕着一股淡淡的檀香,房间里除了一只香炉,一个蒲团,一只木鱼外,再无他物,他年过七旬的老父亲正盘腿坐在蒲团上,目光严肃地看着他。
“孩儿担忧晋王给足了我们面子,但最后我们却不承情,恐怕他将来会抨击我们。”
刘尚东晃了晃手上的信,“晋王郭宋写给我的亲笔信,他以天下至尊的身份要求我们迁往长安,这个面子我不能不给,如果我们不予理睬,总一天我们会悔怨。”
“晋王给孩儿写亲笔信这件事,本身就是很大的诚意,别的他在信中承诺卖一座三十亩的园宅给刘家,作为刘家在长安的府宅,如果将来刘家做出进献,他还会给刘家册封。”
刘尚东叹口气,“我是中立,只要二郎想迁往长安,其他四人都想去杭州,然后把船队迁往明州。”
..........
“你详细说说看,究竟是甚么启事?”
刘尚东半响道:“晋王殿下的诚意我看到了,说实话,我很打动,但这类决定对刘家是大事,我需求和家人筹议,如许吧!两天后,我给独孤公子一个正式答复。”
刘尚东请独孤明礼坐下,笑问道:“那十艘大船开端利用了吗?”
“当然没有烧毁,现在是用作盐港,目前盐铁司和沧州官府以及县衙正在对港口停止全面补葺,信赖它迟早会成为北方最大的港口。”
“世叔过谦了!”
刘尚东解释道:“父亲,这实在也就是他为甚么要皋牢刘家的启事。”
说到这,独孤明礼取出晋王郭宋的亲笔信放在桌上,推给了刘尚东,“这是晋王殿下给世叔的亲笔信,请世叔过目!”
独孤明礼告别走了,刘尚东随即来到后宅,找到了他的父亲刘循,他的父亲削发修佛,已久不问家属之事,但明天的事情非同小可,他但愿父亲能给本身指引一个方向。
刘循点点头,“你阐发得比较有事理,看起来我们确切对晋王很首要,既然如此,那迁往长安就是了,你又担忧甚么?”
所谓贩子不参与政治,那些都是老练的谎话,信了它会害死人,你们感觉将来谁能同一天下,就去投奔谁,越早投奔,将来获得的红利会更大,不要在乎一时半会儿的得失,目光要着眼长远。”
“孩儿明白了!”刘尚东给父亲磕了一个头,渐渐起家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