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迩者师旅频兴,相互诛戮,生民罹祸实甚。上天好生之德,我两国当共体之。即我两国之主,以战役之故,不遑暇逸,亦非以是自安也。言念及此,欲盟诸六合,共结和好,永息兵戈,使一国子孙臣庶,奕世获享承平。不然,战役何时止息?两国何由得臻治安耶?故遣使致书媾和,惟熟计而明示之。”

至于“擅主和议”,也不过是停止战役摸索罢了,并非“擅缔和约”。袁崇焕提出缔和建议而给朝廷反对,崇祯如果以为他“擅主和议”是不对,当时就应加以惩办,但反而加他太子太保的官衔,自二品官升为从一品,又赐给他蟒袍、玉带和银币。又升又赏,“擅主和议”这件事当然就不算罪过了。

清兵于十仲春月朔霸占良乡,获得袁崇焕下狱的动静,皇太极大喜,当即自良乡回军,至芦沟桥,击破明副总兵申甫的车营,逼近北京永定门。

别的另有几名御史高捷、袁弘勋、史(上范下土)等人,也主张杀袁崇焕,他们却另有私心。当袁崇焕下狱之时,首辅是钱龙锡,他虽曾攻讦袁崇焕边幅不佳,但一贯对袁很支撑。高捷等人在天启朝拥戴魏忠贤。惩办魏忠贤一伙奸党的案子叫做“逆案”,高捷、史(上范下土)等案中驰名,只不过罪名不重,还是有官做。钱龙锡是办理“逆案”的首要人物之一。高捷一伙想把袁崇焕这案子搞成一个“新逆案”,把钱龙锡攀进在内。因为袁崇焕曾与钱龙锡筹议过杀毛文龙的事,钱并不反对,只劝他慎重措置。“新逆案”一成,把很多大官诬攀在内,老逆案的臭气便可冲淡了。成果新逆案没有搞成,但钱龙锡也丢官下狱,定了极刑,厥后减为放逐。

程本直与袁崇焕素无渊源,曾三次求见都见不着,到厥后终究见到了,他对袁敬佩已极,便投在袁部下办事,拜袁为教员。袁被捕后,程本直上书天子,列举各种究竟,为袁崇焕分辩,要求开释,让他带兵卫国。这道白冤疏写得怨气冲天,最后申请为袁崇焕而死。[112]崇祯大怒,将他下狱,厥后终究将他杀了,完成他的志愿。

申甫的所谓“车营”,是崇祯在惶急中所做的很多好笑事情之一。申甫本来是个和尚,异想天开的“发明”了很多新式兵器,包含独轮火车、兽车、木制西式枪炮等等,自吹效力弘大。崇祯信觉得真,当即升他为副总兵,发钱给他在北都城里招募了数千名贩子地痞,建立新式兵器的战车军队。大学士成基命去检阅新军,以为决不成用,崇祯不听。皇太极回师攻来时,这个战车军队出城比武,一触即溃,木制大炮自行爆炸,和尚发明家阵亡。

但崇祯对于如许性子不异的简朴推论,竟完整不顾。

又致锦州的守军统帅:

兵部职方司主管军令、军政,对军务内幕晓得得最清楚。职方司郎中(司长)余大成死力为袁崇焕分辩,与兵部尚书梁廷栋几克日日为此事争论。当时朝廷加在袁崇焕头上的罪名有两条,一是“背叛”,二是“擅主和议”。所谓背叛,唯一的证据是擅杀毛文龙,去敌所忌。袁崇焕擅杀毛文龙,手续上一定完整精确,但是毛死以后,崇祯明令公布毛文龙的罪行,又公开嘉奖袁崇焕杀得对,杀得好,就算当真杀错,任务也是在天子了,已不能作为袁崇焕的罪名。[111]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