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那边所兵戈,都须设法立于不败之地。在都城抗敌,更是绝对要立于不败之地。除非先将天子与统帅部先行撤出都城。

袁崇焕晓得这一仗幸运得胜,在军事上并不成取,特别在都城外兵戈,更不能妄图幸运。他对部下说:“遵循兵法,幸运得胜,比打败仗还要不好。”因为碰运气而打胜,也可因运气不好而败,一败就不成清算。但如谋定而后战,事前筹划好第二个步调,即便败了一仗,也无大患。但是崇祯见清兵没有远退,不竭的催促袁崇焕出战。袁崇焕说,估计关宁步兵全军于十仲春初3、初四可到。一等雄师达到,便可和清兵决斗。

中国汗青上甚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但敌军兵临城下而将城防总司令下狱,倒是第一次产生。

清军越三河,略顺义,至通州,渡河,进军牧马厂,兵势如风,攻向北京。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半途堵截,都被击溃。满、侯两部兵马退保北京。

这一役以后,清兵众贝勒开会检验。皇太极的七哥阿巴泰按军律要削爵。皇太极说:“阿巴泰在战阵和他两个儿子相失,为了救儿子,才没有遵循预定的打算作战,但是并不是胆怯。我如何能够定我亲哥哥的罪?”便宽宥了他。[104]可见这一仗清军败得很狼狈。

这类自觉标大众心机,实在是很可骇的,近代的大众心机学册本中常有提到。第一次宁弘远战,清兵猛攻,目睹城破期近,百姓就痛骂袁崇焕害人,清兵退后,便即大哭拜谢。据植物学家的调查陈述,合群的植物(如老鼠)在碰到危难时,常常会撕杀同类,或许是出于同一心机。

皇太极此次偷袭实在非常冒险。孙子兵法的首要原则是:设法引仇敌进入于我无益的阵地;让仇敌辛辛苦苦的远道来攻,我以逸待劳;仇敌初来时兵势锋锐,该当慎重不战,待得仇敌困顿怠惰而想退兵之时,便乘机进击。[105]这些求之不得的各种良机,俄然之间全数呈现了。袁崇焕熟读孙子兵法,以他的大才,当然能长于操纵,就算不能一举而灭了满清,起码也能够令清兵十余年不敢再来进犯。

这时清军中的大将见到袁崇焕兵少,主张立即攻城。皇太极终是顾忌袁崇焕,不肯攻城,推托说是怕丧失良将。

这时又有尤世威一起援兵达到,另有侯世禄部一军,两路军队人数未几,战役力也不强,如派去和清兵比武,一战即溃,反而沮乱全军军心,影响京师城防。袁崇焕派尤世威部去守昌平,那是明成祖以来源代天子的陵寝地点,如果给清兵攻占,掘了天子祖宗的宅兆,此事非同小可。他派侯世禄部去守三河,以作蓟州的后应,目标是管束清军,乘机可截断清兵归路。北京的卫戍军队本来有所谓“京营”,在明太祖时是天下诸军之冠,精锐之极,但是这时久未练习,早已无用,[106]以是袁崇焕派满桂和本身所带的九千马队守北京。

“启奏皇上:臣所统带兵将得知督师袁崇焕入狱未释,听臣宣读督师信函后,均言以督师此时处境,只须一狱吏以鞭挞、火烙等酷刑,便可迫使督师誊写此信,世人不信此为督师真意,决不受命。若督师亲临军中批示,则不但臣所率数万兵马当即回师,而督师部属未曾南下之数万雄师,亦即星夜赶来京师,共报皇恩,出死力保社稷于万全,为皇上粉身碎骨。不然众军心寒,朝夕间一哄而散,关辽锦宁京津宣遵,戍守俱溃,臣祖大寿纵自刎军前,以死报君,亦无济于事矣,至袁崇焕罪过轻重,尽可于退敌以后再行查办,请圣意卓裁”如此。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