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半个月,快意楼的楼上楼终究对外开放了,并没有对外大肆鼓吹,只在楼梯口的墙上挂了牌子,上面写着一句诗:谁知江南无醉意,笑看东风十里香。
牌子上写了江南二字,便是吃江南菜,史莺莺自小在江南长大,家里又是开酒楼的,对江南菜式熟得不能再熟。她在那段胡吃海喝的时候里,也尝了别的酒楼的江南菜,但是不正宗,大抵是为了逢迎本地百姓的口味,已经被改得脸孔全非了,史莺莺不筹办改进,她就做最隧道最正宗的江南菜。
用饭听曲赏舞,并不算希奇,希奇的是将菜肴与歌舞连络得如此完美,仿佛身临其境,带给人非常愉悦的感受。
一曲毕,女人们一个接一个退出了大师的视野,空旷的园地上只剩下琉璃灯照出来的一朵大莲花,淡淡的红映红了四周的墙,让人意犹未尽。
大厅右偏厅挂的牌子是:民以食为天。大厅左偏厅挂的牌子是:玉碗汤饼绕银丝。这两块牌子很好解释,一个是笼统的吃食,一个是细指面食。以是二楼的牌子一挂出来,大师便猜和江南有关,莫非楼上是吃江南菜?再细心看,牌子上另有一行细字,写的是:二楼雅间尊请预定。
说者偶然,听者成心,再加上这段时候确切买卖差了一些,冯掌柜的眉头拧成了疙瘩。
自打快意楼的雅间开端做买卖,首当其冲受影响的便是金汀阁,看惯了金汀阁的金碧光辉,达官朱紫们更偏疼快意楼的清爽高雅,在东越,读书方为上品,便是家中再有钱,也想捐个读书人的功名添添光,恐怕别人说他们是浑身铜臭味的商贾。
江南着名的有两样,一为美食,二为歌舞,多少达官朱紫,文人骚人慕名千里迢迢下江南,就是想去吃江南美食,看江南歌舞,现在,不消再千里迢迢的劳苦驰驱,史莺莺把这二者连络起来,她要让门客们不但饱口福,另有眼福。
开初客人们不晓得,都沉浸在美食中,对菜肴赞不断口,突听丝竹声声幽幽传来,小伴计把遮在墙上的帘子渐渐卷起来,暴露一个偌大的窗口,大师这才晓得本来还别有洞天。
一顿饭吃出了别样的情感,客人们只叹时候过得太快,下了楼,立即去柜台预定下次,一探听才晓得,预定的客人已经排到旬日以后了,人就是如许,越是紧俏越削尖了脑袋往里钻,别说十今后,便是一个月后也无妨,照定不误。
罗三翻着厚厚的预定册子,喜上眉梢,那一个个的名字都是钱啊,只是他有些不解,问史莺莺,“店主,我们的雅间明显有五间,为何每次只开三间?”
婉转的乐曲中,身穿罗衣的女人快步轻移,细绢蒙面,眼角眉梢皆透着娇媚,夏衫轻浮,勾画出姣好的身姿,一首采莲曲活泼欢畅,女人们舞姿灵动,举手抬足皆带着江南女子的娟秀和灵气,看得门客们眼睛都直了。
这对大伙来讲是个新奇事,翻着册子,看着那些菜肴,感觉哪一道都好,有些拿不定主张,这时侯伶牙俐齿的小伴计就要给出一点建议,便利客人做出挑选。
有人感觉快意楼就喜好搞这类噱头来吸人眼球,可恰好有人吃这套,都想看看楼上倒底是个甚么风景,头天刚开张,中午加早晨的六桌全定没了,前面来的,只能预定第二天的了。
上得楼来,雅间里满盈着淡淡的香气,窗子半开,轻风浮动,令民气旷神怡,小伴计奉上温热的帕子擦手,再递上一本画册子,不需求报菜名,册子上画有每一道菜肴,并注有详细的申明。
西湖醋鱼,龙井虾仁,杭菊烧鸡,浪里白条,干炸响铃,南三鲜,碧玉莼菜汤,叫化鸡,东坡肉……每一道都朗朗上口,驰名有出处,为了不走样,有些能长途运输的食材也多是从江南运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