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读书人(第一更,求月票)[第1页/共3页]

因为科举能够让士民承认大明的统治职位,能够稳固大明的合法性!

虽说不过只是三月,但已经各地的士子云集于此,连日来,来自江淮大地的万余名流子,仍然络绎不断地涌进南都城,给正处于废墟重修当中的千年古都带来一股新奇的机趣。

“朱将军为我大明屡立奇功,王爷亲身出城驱逐朱将军,恰是国姓爷敌部下珍惜,到你们这群人的嘴里反倒成了这般模样,你们这些人的书,当真是读到狗肚子里……”

这些士子当中既有很多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很多不及弱冠的青年,既有肥马轻裘、呼奴喝仆的大族后辈,一样也有单独一人挑着书箧、一身布衣的豪门后辈。可当他们走在街上,出入逆旅酒坊,一个个头上戴着“一统江山巾”的时候,嘴里言道着“我大明”的时候,只令南京的百姓们无不是有重睹汉官威仪的感受!

只要规复了科举,才是正统的表白!

“可不就是这个事理,我看此人底子就是狼子野心,想其身为国姓爷麾下之将,却独据江北,近乎自主,以小弟看来,如果悠长以往的话,万一又现江北四镇之祸!到时候,我大明岂不危矣!”

固然他们也曾不止一次的唾骂过“大明”――因为拔除其功名,但让他们欣喜的是,在南京这边关上了个门的时候,总还是留了个门缝。这准予曾获得功名的士子以白身插手乡试,就是阿谁门缝。

如果不是因为报纸,他们或许还于乡间辩上一辩,从而博得乡民的支撑,可那几文钱一张的报纸上,却清楚的奉告统统人――他们不过就是一群不忠不孝的“欲为汉奸之徒”,面对如此名誉上的打击,他们几近是无从辩白。

毕竟,他们都曾经历过满清的残暴。

也正因如此,他每隔几天便要亲临江南贡院工地,催促他们务必在十月尾全数完工,决不能迟误定于十一月的乡试。眼瞧着这江南贡院一每天的显出雏形,郑胜利和统统三省的官员们都感觉肩头上轻松了很多。

永历十四年三月的南京,虽说已经光复半年不足,可却也是百废待兴之时,毕竟其外城当初在郎廷佐守城时,一把火烧了个洁净,在郑胜利领着雄师进城的时候,面对的是十余万没有住处的百姓。

皇城重修得慢一点不要紧,毕竟,现在皇上远在西南,即便是郑胜利,也就是通过在清廷的眼线得知永历天子已经撤入缅甸,至于详细位置倒是一无所知。比拟之下,贡院的兴建则一刻也不能缓。

以是,几近是一到南京重回大明之手,那些大明的遗老们要求当即开科取士的呼声,便有如雷鸣般地灌进郑胜利的耳中。

“正,恰是!不过需求以银圆缴税,才气免交火耗。”

“若为大明之忠臣,念大明养士之恩泽,又岂能赴清虏蛮夷之“伪试”,欲为清虏蛮夷效力!”

“哼哼,莫非国姓爷出城驱逐我大明的功臣,就是以下犯上了?”

此人的话当即在四周引得一阵拥戴,既然有人已经说得这么直白了,别的人也就没有了甚么顾忌,当即有人跟着一一例数着江北的“不臣之举”。

“可不是,这从古至今只要以下迎下,焉有以下迎上者?”

当然,更能够收笼民气!

被问及的人话音不过只是刚落,那边当即有人说道。

也正因如此,常常想到这些,郑胜利便冲动万分。固然他并不是仰仗着府试、乡试、会试才具有的今六合位,但是他一样也能了解那些贫寒士子盼望出头的苦心,深知,能不能收取江南士林的民气,这一次乡试非常首要。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