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位置靠前的守军惨叫连声,两掌厚的皮盾竟被重箭射穿,透臂而过,余人赶快伏低。
先头骑射军队两下分开,让出门路,箭势仍然不断。
严总兵瞧得清楚:敌兵拴在腰间的筝索长度比城墙度略高,此举不过是借风力而起,高度一到便堵截绳索,坠落城头,战马起的感化倒更像是抛石机。当时一声令下,全军齐动,箭楼上弓手对准空中施射,女墙侧火器营冒出头来,铳声连响,硝烟满盈,火药味呛人,顿时铁砂铁弹交叉成网,罩住一片天。
司炮手听令举盾上前,欲装弹备射,但是盾牌难以护住满身,一露头便被箭雨所伤,不能靠近炮台。
重箭分量实足,落下来开砖透地,扎住不倒,远远看去,城头上仿佛长起无数高粱,底子没有容身之所,四周奔逃的明军惨叫声连成一片,很多人头肩中箭,一个趔趄便被几支箭钉在地上,挤不进敌楼的人蹲缩于盾牌之下,听着头顶笃笃声响,牙齿跟着嘚嘚打战,老兵亦多如此,驻守边疆这么些年来,就没见过如许的阵仗!
距城另有**十丈远时,马队俄然拐了个弯,行进方向改成与护城河平行,重铠兵们行动分歧,摘弓抽箭,单脚退镫,在顿时一个翻身,弓身环形套口已套在脚上,抬腿斜指于天,食指般粗、五尺来长的三棱重箭就位,后腰一挺,双臂叫力,嘎嘎嘎大弓拉满,一声尖哨,万箭齐发,射向城头!
严总兵举千里眼瞭望,心知俺答军旗向来绣上蒙汉双语,以扬其威名。看字号,来者必是博日古德和苏赫巴寿。此二人勇猛善战,军功素著,俺答一上来就动用了王牌军,看来此次突袭他是势在必得。
明军之弓较弱,力量不敷,箭头皆为翼状,在强风中落空准头,兼之敌军重铠在身,底子没法对其形成威胁。严总兵望着劈面而来的漫天风沙,心想老天怎地也助起鞑子来了,如许下去对守军过分倒霉。
忽听箭楼门洞处有人高喊:“二总管!箭势太猛,别去了!”
眼下的环境,只能动用炮击,但是敌军主力未到,骑射军队的带状阵形又不麋集,现在用的话阐扬不了多大能力,华侈弹药,未免可惜。
右队苏赫巴寿军中数名百夫长抢先而出,驰到护城河边,上马沿河排成一线,每人相隔几步远,掣刀回身相候,无人骑乘的战马被后军摧动上前,百夫长弯刀到处,扑扑扑斩断马头,马尸借冲力和惯性,跌入河内。
马往前冲拉起筝索,鞑子兵借助强大风力腾身而起,顿时数百人化做鹤羽雄鹰,扎向城头!
这小队共十七人,一个个身着黑袍,手执长剑,头上光可鉴人,竟是一群尼姑。
他们所骑战马冲到护城河边,亦都被百夫长斩首,数二十个数的工夫,马尸堆平,护城河已然填满截流,后军踏尸而过,直到城下,驾起云梯!
统统换岗歇息中的人全数被唤起上城,参与设防,从高空俯瞰下去,纵横如网的街道上,挪动中的军士和民兵仿佛一个个蚁虫,在飓风中精确地寻觅着本身的位置。
远处一股黑潮在尘烟中若隐若现,缓缓前移,速率越来越快,越来越快!
系列行动一气呵成,从马队拐弯到箭雨覆城不过是眨眼间的事。
最前面一支马队约有七千余人,领队骑手身裹红绸背插蓝旗,余人皆着黑亮的重铠,腰挂弯刀,斜挎长箭袋,身后背一张大弓,胯上马亦披着玄色护甲,戴有面罩,仅暴露两只眼睛。
城内奸军仍走马灯似地施射,远处昏黄的沙雾间又有两队马队闪现,黑压压彻地连天覆满了郊野,大略估计一下每队骑手都在一万五千以上,两队各有领军大旗一面,左黑右红,上书大字,都是八思巴文,中间缀着略小的汉字,左队旗上写的是博,右面那队写的是苏,虽是顺风而来,旗角竟能顺风向后飘荡,速率之快,难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