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五百五十三章 血亲(中)[第1页/共4页]

她帮他清算了衣冠,轻声道:“今儿开端,你就是天子了,今后可不能再哄人了,说话就要算数……”

再说,长公主病故,坟场营葬都有定制,太后也不至于巴巴地问起葬在那边。

她有兄长,却没法容忍这个小女孩的存在。她有阿姊,倒是遭到父亲连累,远嫁蒙古,郁郁而终。

虽说已经事隔多年,但是对于当年初入宫时听到的一些秘辛,德妃还影影绰绰地有些印象。

*

她暴露温馨的笑容,悄悄听着他没完没了的唠叨。

慈宁宫的宫墙外,穿戴吉服的少年帝王喃喃道:“我没想骗你,我没想骗你,你内心可别抱怨我……”

当初不过十来岁,原是要给老皇爷做妃子的,不想老皇爷驾崩了。

那位公主,前后嫁了两位驸马,倒是运气多艰,做了半辈子孀妇。

几年后,李家老太爷以才学出色选官时,身边已经又有了正头妻文氏。

那一年,他十六,她十九。

李氏这边,名分上是李家老太爷的远亲侄女,实际上是其养父的孙女,并不是血亲。

虽说是亲戚,到底是尊卑有别,加上方才太后宫里的不对劲,李氏内心就带着几分忐忑与不安,神采也有些拘束。

她同李氏虽说名分上是表姊妹,但是并没有血缘干系。

王嫔只当是两人的姊妹缘分,内心待李氏也是亲姐姐普通。

王嫔住处。亲戚相聚,世人却轻松不起来。

这一别就是四十五年……魂牵梦系,倒是连面庞都想不起了……

太后口中那位“五姑母”,莫非就是康熙三十九年病逝都城的固伦淑慧长公主?

两人不但豪情好,并且面貌表面另有几分类似,手拉手呈现的人前时,常被人认作是亲姊妹。

他拍了拍小胸脯,道:“你放心,我从不哄人,等大了,我娶你做皇后。这宫里,你想去那里玩儿,就去那里玩,再也不消避着人……”

小别却成久别, 她最后送来的信中,如许写着,“生男,不为王公;生女,不抚蒙古”,还提到“愿世世代代,莫生于帝王家”。

在八旗入关时,那位长公主就嫁到蒙古去了。太后倒是定都北京后,才从草原嫁到都城来的。两人虽说是大姑子与弟妇妇,但是暮年也没甚么机遇来往。

少一时,宫女奉上切好的西瓜,十四阿哥拿起一片送到德妃嘴边,道:“额娘先吃一口,儿子再吃。”

她去了。承祜次年也短命了,他广纳妃嫔,同他的皇后亦是举案齐眉,有口皆碑,倒是越来越感觉孤傲……

不想,这位格格倒是命薄,没两年就病故了……

仿佛是刻在骨子里,又像是早已忘得洁净……

如果她生下的是男孩,那就为大清的太子,将来的天子。

待到八旗军入关,改天换地之际,姜家为了保卫昌邑,死了无数族人。李家老太爷当时才二十多岁,落空父兄,与嫡妻离散,在破城之际,被掠为养子。

这倒是在答复两人的拜别时提及的话,他曾说过,虽不能立她为后,却能将这万里江山留给两人的儿子。

畅春园,寿萱春永殿。

本身,莫非,做了传声筒么?

“天子,事情已颠末端这么久,太皇太后已是过世多年,说不定长生天甚么时候也呼唤我畴昔了。当年的事……我也不想多问,只是想晓得玉荫葬在那边,这些年倒是拜祭也不能拜祭她,不晓得她该多孤傲……自打进宫,她就鲜少出过太皇太后宫,这后宫女眷,也就同我一小我好……”太后说着,脸上暴露哀伤来。

康熙用力地攥着拳头,脸上也是说不出道不明的庞大神采,低声道:“不是葬了妃园了么,同其他薨了的妃子一道,受着子孙的贡奉。”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