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风云突变[第1页/共4页]

“如何,莫非朕的儿子当中,就没有一个具有此项本事的?朕的儿子不是龙子,倒是酒囊饭袋?”李世民逼问。

为别人做嫁衣的感受,终是不好。现在,不管长孙无忌的城府如何高深,脸上的神采已是相称丢脸。李泰毕竟年青一些,遭遇如许的庞大变故与突如其来的打击,嘴唇都快没有赤色了,都不知是如何站稳的。

连日来,李世民正为战役与东宫这二者牵连之事,忧心如焚。明面上这一仗是非打不成了;但是只要这一仗打下去,军方权势的收缩、文官个人的衰弱必定是必定,大唐的将来国策也很有能够就此成形。

“命,原检校右龙武卫大将军秦斌为百骑监副令,暂代李君羡行百骑令之全权,但不必每日到官署到差。朕本当命你一同出征,但你兄弟三人身披孝重又有母亲在堂,不成尽皆远出,起码要留一子守孝奉养高堂。就命秦斌留守长安丁忧守孝,以尽为子人伦之道!”

此言一出,长孙无忌和李泰不约而同的心中一凉——完了!被天子一眼看破,然后拦腰给斩了!!!

听到这四个字,长孙无忌猛一昂首,脸上豆颗大的汗;李泰则是双眼一瞪,脸上顿时一片死灰。

“儿臣也感觉,三皇兄吴王,比儿臣更加合适出任关西军行军长史一职。”李泰面如死灰,出班奏答。

“前番你给朕选了治儿监国,现在又是泰儿……如此翻云覆雨扭斡乾坤,这个朝廷究竟是朕的,还是你的呢?”

房玄龄拧眉剪背徐行走在龙尾道长长的门路上,抬开端来双眼微眯看了看天气,单独暗忖道:“事世难料、君心难测啊!谁会想到,吴王会在此时返来?……冷月边关,烽火连天;庙堂之上,也是风云突变啊!”

李世民收敛了眼中的那一抹利芒,转头看了一眼站在班列当中的魏王,说道:“李泰,你娘舅保举你去监军,你行吗?”

“司徒,你的发起,不错。”李世民说道,“此战,朕本待是御驾亲征的,但出于各种启事,没法成行。派个皇子代朕前去,是个不错的点子。但是,朕有这么多皇子,你独何只保举魏王呢?”

“李泰你先起来吧!”李世民发了令,李泰只得乖乖的起了身站回班列。立于他身后的房玄龄等人,清楚看到他粗肥的脖颈间已是盗汗潺潺,朝服的下摆也在轻微的颤栗。

听到这话二人如遭鞭挞各自一惊,长孙无忌仓猝拱手答道:“微臣没有多想!微臣无贰言……”

“好吧,你们都不说,朕说。”李世民倒是不在焦急,缓缓言道,“出任关西军行军长史的皇子,第一要点,就是必须操行、德操、名誉三者兼而有之。朕的儿子当中的确有几个,只识声色犬马不问国政军务。如许的皇子,派去只会是累坠,会让天下人嘲笑朕!二则,必须精通军事。常言道隔行如隔山,一个不懂军事的人到了军队熟行握大权执掌喉舌,绝对是这一支军队的灾害。朕,不敢拿国战当儿戏,更不能拿火线将士的性命当打趣。出于这两点的考虑,朕给众卿提个醒,说一小我。”

“嗯,你若当真这么做,倒是一个合格的监军。”说到这里,李世民停顿了半晌,说道,“众爱卿,司徒谏言让魏王代替朕去往火线,可否?”

没人敢说话。

李泰明显是早有筹办,这时忙道:“儿臣若蒙父皇不弃派往监军,定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相砥相磨。关于火线交战的战术安排儿臣一概不过问,全由将军们说了算。唯有触及我大唐国策的计谋目标时,儿臣服膺父皇教诲,会提示火线的将军。”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