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月,癸卯,殿中少监崔汉衡自吐蕃归,赞普遣其臣区颊赞随汉衡入见。冬,十月,辛亥,以湖南察看使曹王皋为江南西道节度使。皋至洪州,悉集将佐,简阅其才,得牙将伊慎、王锷等,擢为大将,引荆襄判官许孟容置幕府。慎,兖州人;孟容,长安人也。慎常从李希烈讨梁崇义,希烈爱其才,欲留之,慎逃归。希烈闻皋用慎,恐为己患,遗慎七属甲,诈为答信,坠之境上。上闻之,遣中使即军中斩慎,皋为之论雪;未报。会江贼三千馀众犯境,皋遣慎击贼自赎;慎击破之,斩首数百级而还,由是得免。
朱滔、王武俊自宁晋南救魏州,辛卯,诏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将朔方及神策步骑万五千人东讨田悦,且拒滔等。滔行至宗城,掌书记郑云逵、参谋田景仙弃滔来降。
丙子,肃王详薨。
上初即位,崔祐甫为相,务崇广大,故当时政声蔼然,觉得有贞观之风。及卢杞为相,知上性多忌,因以疑似诽谤群臣,始劝上以严刻御下,中外绝望。
十一月,己卯朔,加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同平章事。
辛亥,置义武军节度于定州,以易、定、沧三州隶之。张光晟之杀突董也,上欲遂绝回纥,召册可汗使源休还太原。久之,乃复遣休送突董及翳密施、大、小梅录等四丧还其国,可汗遣其宰相颉子思迦等迎之。颉子思迦坐大帐,立休即是帐前雪中,诘以杀突董之状,欲杀者数四,供待甚薄。留五十馀日,乃得归。可汗令人谓之曰:“国人皆欲杀汝以偿怨,我意则不然。汝国已杀突董等,我又杀汝,如以血洗血,污益甚耳!今吾以水洗血,不亦善乎!唐负我马直绢百八十万匹,当速归之。”遣其散支将军康赤忱随休入见,休竟不得见可汗而还。六月,己卯,至长安,诏以帛十万匹、金银十万两偿其马直。休有口辩,卢杞恐其见上得幸,乘其未至,先除光禄卿。
丁酉,加河东节度使马燧同平章事。
李纳求援于滔等,滔遣魏博兵马使信都承庆将兵助之。纳攻宋州,不克,遣兵马使李克信、李钦遥戍濮阳、南华以拒刘洽。
演州司马李孟秋举兵反,自称安南节度使。安南都护辅良交讨斩之。
十仲春,丁丑,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时朱滔等与官军相拒累月,官军有度支馈粮,诸道益兵,而滔与王武俊孤军深切,专仰给于田悦,客主日趋困弊。闻李希烈军势甚盛,颇怨望,乃相与谋遣使诣许州,劝希烈称帝,希烈由是自称天下都元帅。
甲辰,以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兼平卢、淄青、兖郓、登莱、齐州节度使,讨李纳。又以河东节度使马燧兼魏博、澶相节度使。加朔方、邠宁节度使李怀光同平章事。
田悦德朱滔之救,与王武俊议奉滔为主,称臣事之,滔不成,曰:“惬山之捷,皆大夫二兄之力,滔何敢独居尊位!”因而幽州判官李子千、恒冀判官郑濡等共议:“请与郓州李大夫为四国,俱称王而不改年号,如昔诸侯奉周家正朔。筑坛联盟,有不践约者,众共伐之。不然,岂得常为叛臣,茫然无主,用兵既知名,有功无官爵为赏,使将吏何所依归乎!”滔等皆觉得然。滔乃自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仍请李纳称齐王。是日,滔等筑坛于军中,告天而受之。滔为盟主,称孤;武俊、悦、纳称寡人。所居堂曰殿,处罚曰令,群下上书曰笺,妻曰妃,宗子曰世子。各以其所治州为府,置留守兼元帅,以军政委之;又置东西曹,视门下、中书省;摆布内史,视侍中、中书令;馀官皆仿天朝而易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