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定陵成侯钟繇卒。
汉丞相亮闻魏兵至,次于成固赤坂以待之。召李严使将二万人赴汉中,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严后事。会天大雨三十馀日,栈道断绝,太尉华歆上疏曰:“陛下以圣德当作、康之隆,愿先留意于治道,以挞伐为后事。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温饱之患,百姓无离上之心,则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帝报曰:“贼凭恃山川,二祖劳于宿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哉!诸将觉得不一探取,无由自敝,是以观兵以窥其衅。若天时未至,周武还师,乃前事之鉴,朕敬不忘所戒。”少府杨阜上疏曰:“昔武王白鱼入舟,君臣变色,动得吉瑞,犹尚恐忧,况有灾异而不战竦者哉!今吴、蜀未平,而天屡降变,诸军始进,便有天雨之患,稽阂山险,已积日矣。转运之劳,担当之苦,所费已多,如有不竭,必违本图。《传》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徒使六军困于山谷之间,进无所略,退又不得,非王兵之道也。”
冬,十月,乙卯,帝还洛阳。时左仆射徐宣总统留事,帝还,主者奏报告书。帝曰:“吾省与仆射省何异!”竟不视。
太和四年庚戌,公元二三零年春,吴主使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亶洲,欲俘其民以益众。陆逊、全琮皆谏,觉得:“桓王创基,兵不一旅。今江东见众,自足图事,不当远涉不毛,万里袭人,风波难测。又民易水土,必致疾疫,欲益更损,欲利反害。且其民犹禽兽,得之不敷济事,无之不敷亏众。”吴主不听。
十一月,洛阳庙成,迎高、太、武、文四神主于邺。
十仲春,辛未,改葬文昭皇后于朝阳陵。
汉丞相亮徙府营于南山下原上,筑汉城于沔阳,筑乐城于成固。
六月,戊子,太皇太后卞氏殂。秋,七月,葬武宣皇后。
元城哀王礼卒。
张昭以老病上还官位及所统领,更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食邑万户。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后汉使来,称汉德美,而群臣莫能屈,吴主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昭避席谢,吴主跪止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部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然臣愚心以是事国,志在忠益毕命罢了;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吴主推却焉。
夏,四月,丙申,吴王即天子位,大赦,改元黄龙。百官毕会,吴主归功周瑜。绥远将军张昭举笏欲褒赞功德,未及言,吴主曰:“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昭大惭,伏地流汗。吴主追尊父坚为武烈天子,兄策为长沙桓王,立子登为皇太子,封长沙桓王子绍为吴侯。以诸葛恪为太子左辅,张休为右弼,顾谭为辅正、陈表为翼正都尉,而谢景、范惧、羊慎等皆为来宾,因而东宫号为多士。太子使侍中胡综作《宾友目》曰:“英才出色,超逾伦匹,则诸葛恪;精识机会,达幽究微,则顾谭;凝辩宏达,言能释结,则谢景;究学甄微,游夏同科,则范惧。”羊道私驳综曰:“元逊才而疏,子嘿精而很,叔发辩而浮,贡献深而狭。”道卒以此言为恪等所恶,厥后四人皆败,如道所言。
八月,辛已,帝行东巡;乙未,如许昌。
十仲春,雍丘王植徙封东河。
武陵五溪蛮夷叛吴,吴主以南土清定,召交州刺史吕岱还屯长沙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