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舌战群谏(二)[第1页/共4页]

“少来这套,我也是谏官,莫非还能自轻?”赵旸嘲笑着打断道,“我只是想问,自夸自幼学书,仅擅诗词歌赋的中间,凭甚么对胸有强国富民平天下之策的我声讨不休?”

“……”

“莫非是蒙蔽人的邪法?”殿中侍御史刘元瑜轻笑着插嘴道。

“于国无益否?”赵旸冷不丁打断道。

李兑满脸涨红,但又不想再被赵旸诘问,只得低头今后一站,羞惭不敢昂首。

“那又如何?”赵旸瞥了他一眼,淡淡道:“当时我并非台谏,说几句歌颂奖饰之词又有何过?可你身为御史,有谏劝官家之责,又岂能胡加援引?若官家与诸位臣僚听信你言,误觉得天下大治、歌舞升平,不思进取,你可担得起这个罪恶?”

目睹李兑堂堂侍御史知琐事被赵旸逼问地汗如雨下,颜面丢尽,刘元瑜心中亦是惶恐,但众目睽睽之下,他亦不好不做回应,只得硬着头皮走上殿前。

饶是李兑年过五旬,为官多年,此时也被赵旸这一串的问话问地脑门冒汗,这使在不远处悄悄察看他的陈执中悄悄点头:没错,就是这股咄咄逼人的势头。

见此,赵旸挥挥手调侃道:“行了行了,今后站站,好好去想你那些诗词歌赋,或者想想明日该弹劾谁……”

“废话!三司不拨军费,莫非从你家取啊?我问的是这笔分外的军费开支,如何弥补?”

李兑气道:“我身为御史,该当劝谏官家、纠察百官……赵正言莫非轻贱我等言官耶?”

殿内很多臣子听得微微点头,除了感觉这小子抨击心太强,倒也挑不出甚么理来。

赵旸从善如流,当即就改了词:“书读犬肚,听上去是不是像个典故了?书读犬肚钱明逸……”

赵旸不觉得然道:“我有眼缘啊,官家一见便视我为靠近之人,如何?不准?”

“夸夸其谈!”赵旸再次打断,“官家与殿内诸同僚以及我洗耳恭听,就是为了听你这类浮泛不实的谈吐?你到御街上随便拉小我来,他也晓得要精内政、修武备、重文明。我问的是详细的策论,就以修武备为例,你奉告我如何修武备。”

不等官家开口,赵旸就打断了刘元瑜的话,“李御史答不出来,你来答复,让我看看你肚子里有何本事……”

殿内响起一阵轻笑,赵祯亦不测埠多看了赵旸一眼。

李兑思忖半晌,正色道:“今我朝国泰民安、大治乱世……”

赵旸摊摊手道:“那你为官,于国何利?”

“厮儿傲慢!”

“地从哪来?”

“诶。”

赵旸淡淡道:“此事官家晓得,你不必多问。”

李兑这才心中稍安,含怨瞥了一眼赵旸,正色道:“所谓强国富民平天下,必先强国富民而后谈及平天下……”

刘元瑜微吸一口气,踌躇道:“若国度财务不敷,当……当节其流,开其源,而时考虑焉。潢然使天下必不足,而上不忧不敷……”

赵旸拿眼一瞪:“要不你来替他答复?”

李兑明显也不信,嘲笑道:“又是仅官家晓得?”

见此,侍御史刘湜忿声道:“赵正言何故如此咄咄逼人!”

殿内响起几声嗤笑,不说那些看热烈的朝臣,连赵祯都憋笑憋地难受,用手暗掐大腿才勉强忍住。

而与此同时,赵旸抬手指向先前调侃过他的殿中侍御史刘元瑜,低喝道:“阿谁,出来!”

赵旸没好气道:“你背荀子的国富篇乱来谁呢?……我问的是如何开源?如何节流?开甚么源?节甚么流?”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