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完璧归谁(一)[第1页/共2页]

秦北洋不敢再用手触碰这件宝贝,将它安排在地宫青砖上,脱下本身衣服垫在底下,唯恐磨坏了秦相李斯篆刻的大字。

“汉朝就有婕妤了,但是职位卑贱,不享有‘妃’的封号,低于昭仪,高于美人。唐朝的武则天刚进宫奉侍唐太宗时,只是个戋戋的秀士,还不如婕妤呢。”

“当初我读这个故事,第一感受是楚王换了三代,卞和却还活着,生命真是一场马拉松。第二感受是这个玉匠绝对上辈子跟卞和有仇。”秦北洋端起碧绿的和氏璧揣摩,“这色彩毫不是和田玉,硬度更不是缅甸翠,更像是绿松石哩。”

“北洋,天下珍宝,留此瑕疵,倒是成了辨别真伪的根据。王莽败亡,玉玺展转到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中。汉末天下大乱,十八诸侯讨董卓,江东豪杰孙坚攻入洛阳,井中捞出一个宫女尸身,在项下朱红小匣内取出玉玺――颠末袁术之手,最后归属曹操。西晋五胡十六国,玉玺从司马氏到刘聪到石勒到冉闵再到慕容氏,最后回到东晋司马氏,历经宋齐梁陈四朝。人们把南朝视为正统,北朝视为蛮夷,也有这传国玉玺的身分。”

秦北洋想起在日本的经历,在徐福地宫中发明真正的“三神器”。

秦北洋倒吸一口冷气:“这也是《韩非子》记录的和氏璧?”

“少恶心啦!唐朝灭亡至五代,石敬瑭引狼入室,契丹雄师至洛阳,后唐废帝李从珂与太后、皇后携传国玉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玉玺在大火中消逝,就此成为千古之谜。”

“天下各个民族皆有能够灭亡,唯独我们中国人不会灭亡。”

“楚人卞和,在荆山中得一璞玉,献给楚厉王。玉匠以为是块浅显石头,楚厉王命令砍了卞和左脚。厉王身后,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来献,玉匠又说这是块石头,楚武王命令剁了卞和右脚。武王身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下痛哭,他不是哀痛本身被砍掉双脚,而是宝石被说成石头,忠良被说成骗子。楚文王当真揣摩这块璞玉,公然发明是一块希世宝玉,定名为和氏璧。

“王莽篡位,西汉末代皇太后将玉玺砸碎了一个角。”秦北洋指着玉玺崩坏的一角,“就在这儿。”

秦北洋不说话,只往下看,血书开首是“妾朴氏,朝鲜国京畿道开城府人氏”……厥后粗心是朝鲜是大明藩属,朝鲜国王要给明朝天子进贡妃子。永乐年间,这位朴氏年方十四岁,被选中度过鸭绿江,进入方才完工的北京紫禁城。她在深宫中孤单了三年,方才第一次被天子临幸。

“明成祖朱棣远征越南,获得神机枪炮法,在北京设置利用火器的神机营。明成祖曾经六次远征漠北草原,创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火器战法,恐怕也抢先于欧洲。”

“答案就在这一男一女的骨骸身上!”

鄂尔多斯多罗小郡王,慢悠悠地念出这八个大字,面色如同鬼怪。

小郡王跟秦北洋要比试谁更学富五车:“和氏璧厥后到了赵国,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池调换这块宝贝,蔺相如发觉有诈,威胁要跟和氏璧同归于尽,成绩‘完璧归赵’这四个字。秦始皇同一六国,李斯以虫鸟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将和氏璧作为传国玉玺。秦朝二世而亡,刘邦率先攻入咸阳,获得这块传国玉玺,初创汉朝……”

“日本皇室所谓‘三神器’也是这意义,总要成心味帝王正统的信物,中国就是这方和氏璧传国玉玺的图章。”

沃尔夫娜猎奇这个俄罗斯套娃大小的玩意儿,把头凑出去讲:“哎呀,你们到底在说些甚么啊?”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