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莫高窟(一)[第1页/共2页]

此洞冬暖夏凉,残留千年气场,仿佛进入唐朝古墓。秦北洋放开毛毯,让咳嗽不竭的卡佳歇息。九色蹲伏在佛像跟前,仿佛虔诚的猎犬或小鹿。

按照中医的男左女右之道,秦北洋抓着卡佳的右手,让道长评脉。

这两个字,令秦北洋微微一怔,欲言又止……

秦北洋得空听传授讲授,从速挑了个洞窟,搀扶卡佳出来。

“西元1644年?”秦北洋在心中掐指一算,“道长已有276岁?”

掘金人老金带着节拍呼喊:“我武惟扬!”

至于楼兰英卡,她徘徊在洞窟之间,俄然奔回莫高窟下,跨上一峰骆驼,掉头往西而去。

“保重!我还会来找你的,哥哥。”

“敦煌莫高窟!”

长久镇静过后,秦北洋却重视到卡佳的面色糟糕,必须找个落脚去处。他上马牵着骆驼,让小镇墓兽九色带路,走上莫高窟的山崖。古怪的是,他们路过一个洞窟门口,却见到一个老羽士,用猜疑的目光打量秦北洋,特别是白俄美人卡佳。

斯文·赫定、王家维传授、小郡王、李隆盛,他们也留在莫高窟,速写临摹佛像与壁画。

“实不相瞒,贫道生于大明崇祯十七年,大清顺治元年,明清兴替,惊天动地的甲申年。”

“天上!”

阿海拔出腰间的匕首,象牙柄上镶嵌“白虹贯日”的螺钿纹饰。

少女的目光乌幽幽地闪动:“你就没话对我说吗?”

王羽士的手指头一搭脉,眉头舒展,再看卡佳的面色,通过秦北洋翻译,扣问病情,点头说:“《伤寒论》曰:寸脉下不相称,为阳绝;尺脉上不相称,为阴绝,为皆不治,决死也。”

鸣沙山下,莫高窟外,两千峰骆驼仍然排着长队,满载不为人知的五百吨沙俄黄金。

“这就是极品灵药?”

说罢,王羽士从道袍袖管中,取出一粒红色丹丸,貌似是从身上污垢老泥里搓出来的。

“华佗再世,神仙脱胎,菩萨下凡,也无济于事啦。”王羽士向洞窟里的佛像昂首,“不过,我这里有一枚极品灵药,贫道在天山太上老君的丹炉中,修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所得,即便不能起死复生,也可延年益寿,若给这位夫人服用,或答应以熬过此劫。”

这一晚,秦北洋伴随沉痾的卡佳在莫高窟中度过。夏季的后半夜,她被冻醒了。但这洞窟里满是国宝,不敢生火取暖,秦北洋从背后抱着她,用体温庇护卡佳。

“可知病因安在?”

“我早就谅解你了。”英卡却微微一笑,抚摩这个诱人男人的脸庞和眉毛,“汉人。”

落日西下,玉轮升起在鸣沙山上。两千峰骆驼消逝在敦煌大漠,它们即将穿过河西走廊,沿着丝绸之路,前去中原大地。

王家维传授再次指导迷津,小郡王与李隆盛都在骆驼上双手合十,斯文·赫定也画起了十字。

“阿海,仆人的身材归属于仆人本身,我们做奴婢的岂可随便测度?”

王羽士晓得白俄美人听不懂,便也肆无顾忌地大声说。

阿幽放下毗沙门天王大旗,来到秦北洋与卡佳地点洞窟前,低声说:“哥哥,我要走了。”

王家维镇静地举起拍照机,边走边说:“五胡乱华期间,和尚乐尊路经鸣沙山,金光闪烁,如万佛朝宗,在岩壁上开凿了莫高窟的第一洞。北朝历代天子崇信佛教,王公贵族们竞相扶养。到了唐朝,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莫高窟盛极一时。安史之乱,敦煌没入吐蕃,晚唐被归义兵光复,西夏与元朝今后才衰弱。”

英卡一鞭子抽到他的额头,把握骆驼登上鸣沙山,转头幽幽地说:“我只晓得楼兰。”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