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前路多舛[第1页/共2页]

大唐的君臣都属于比较务实的,只着眼于题目的紧急处,很少放甚么废话虚话,就连太极宫开朝会,君臣也是有事事,就事论事,很少会商那些形而上的虚无的东西。

只不过两年前李世民挞伐薛延陀,那一战打了一整年,固然如愿灭掉了薛延陀汗国这个北方的大患,但无可制止的是,积累好些年的国库也因这一战而耗得差未几快洁净了,国库从客岁开端才进入重新积累的阶段,而本年,贞观十五年,不巧便碰到了百年罕见的雪灾,各个受灾的处所都等着朝廷拨付赋税济急,为了百姓,也为了统治的稳定,李世民当然不吝于掏空国库,但是……若将国库的赋税分摊到每个受灾的处所,还剩下多少?

廖劲松体贴的是够不敷的题目,实话,李素也体贴,并且很不悲观。

因而李素转开了话题,道:“殿下,我想问一句不该问的事……”

“廖刺史勿忧▲∮▲∮▲∮▲∮,。百姓民气乱了,我们做臣子的不能乱,过几日朝廷会有专使押送赋税,先拨付一部分济急,廖刺史无妨策动本地乡绅地主开仓,以官府的名义向他们买也好,借也好,乃至打欠条也好。先把难关度畴昔,待到明后年再论偿还之事。乡绅地主皆是晓得大义之辈,必能慷慨互助。”

李素与李治对视一眼,顿觉肩头的压力更重了。

“你固然问,我知无不言。”

廖劲松游移了一下,道:“下官还听,因为大雪冻土,而致春播有望,晋阳本地已生民乱,蒲州境内这几日也接连见到很多从晋地逃过来的灾黎,这些灾黎在蒲州肇事,劫掠了几家富户,下官派差役拿问,据……是因有人煽动,晋王殿下和李侯爷若欲入晋,当须做好筹办才是,逃到蒲州的灾黎都敢行劫掠之事,晋阳本地可就不知是怎生乱象了。”

廖劲松寂然头:“下官尝尝,只怕乡绅也是故意有力……”

李素一字一字隧道:“‘恩’与‘威’,‘抚’与‘剿’。”

李素笑容愈发深了,真是个好孩子,态度谦逊,言辞诚心,比他那些兄长强了很多,难怪夺储之争笑到最后的人是他,这可不但仅是运气,宿世有句话很有事理,“脾气决定运气”,大家间积累了充足的经历后,才气发觉这句话到底有多精确。

“恩威……抚剿……”李治喃喃反复,但是毕竟年事尚幼,这四个字几次咀嚼多次,仍不得其解,只好无助地持续望向李素,一脸的颓废泄气。

李素皱起眉:“还听甚么?”

李治直起家子,在波摆荡晃的马车里行了一礼,诚心肠道:“还请子正兄教我,是哪四个字?”

“殿下,你在想甚么?”李素坐在颠簸的马车上,摆出聊人生的架式。

但是,廖劲松的题目却把李素难住了。

“天绝我蒲州百姓,下官有何脸孔见辖内父老?不,再如许下去,下官的辖内哪另有甚么父老,全都迁离避祸去了。下官这个刺史,有何脸孔立于六合间!”廖劲松仰天长叹,泪流满面。

…………

李治叹道:“我本仓促受命,奉父皇旨意分开长安赴晋阳,实话,直到昨日,我都没把这桩差事放在心上,我觉得到了晋阳后跟官员们话,再以皇家名义出面安抚一下受灾的百姓,再把朝廷拨付的赋税交给本地官府,趁便再捉几个胡乱辟谣的祸首出来,这桩差事就算完成了,但是昨日见到蒲州刺史,另有这一起上携家拖口的避祸百姓,我才发觉,这趟差事仿佛没有我设想中的那么简朴……”

“不知殿下出京时,陛下可有授你变更兵马之权?”李素盯着他的眼睛缓缓问道。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