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四章 踏上归途[第1页/共4页]

新罗女王也听到了动静,仓猝亲身来到李绩的帅帐,以新罗国女王的身份正式向李绩递交了一份呈给天可汗陛下的国书,国书是用汉字写的,不得不说,新罗国也有文笔不凡的高人,国书的开首便是一大通对天可汗陛下无穷崇拜无穷瞻仰的马屁,文章作得可谓花团锦簇,妙笔生花,李绩和李素看了一眼都感觉脸红。

李素笑着拍了拍他的肩,道:“陛下之意,此物不成用于官方,不然天下大乱,不过陛下向来对你们遣唐使恩宠礼遇,贞观四年,贵国所遣的第一批遣唐使来我大唐学习了一年,那一年里,遣唐使但有所请,陛下皆一一允准,可谓有求必应,你们想学任何东西,陛下都满足你们,想必你们这第二批遣唐使也不会例外,我固然不能奉告你秘方,但总偿还是有别的体例……”

回到长安后,必然要向李世民进谏,对这群遣唐使不成任由放纵,学甚么,如何学,学到何种程度,不能由他们说了算,而是大唐说了算。有些奥妙的东西更是碰都不准碰,比如火药配方,比如农学新培植的改进稻种等等。当然,如果这群倭国人有着非常激烈的求知欲,就扔给他们一大堆佛经,这个没干系,固然学,固然抄,多抄佛经可化解心中戾气,放下屠刀登时成佛,很合适倭国的民族赋性。

李素说这话时神采很诚心,本来漂亮白净的脸上更透出一股子开阔君子的正气,道昭傻傻盯着李素的脸好久,脑中将李素的话来回咀嚼了好几遍,终究游移着点点头。

总的来讲,李绩和李素算是超额完成了任务,回到长安后,李世民的封赏怕是不会少。

李素笑意愈深,神采奥秘,语气充满了勾引:“待你们入长安觐见陛下之时,你能够亲身问陛下呀,一个会炸的陶罐罢了,又不是甚么大不了的东西,你们学会了有甚么干系,归恰是拿回你们倭国,就算你们倭国国主将全部倭国全炸了,对大唐也没有任何影响,你若亲身去问,陛下必然不会回绝的……”

李素不在乎封赏,当他听到张亮所部海军已泊岸后,内心闪现的第一个动机便是终究能回到大唐了,终究能见到妻儿和老爹了,对家的思念,现在前所未有的激烈。

“李县公为何对贫僧不搭不睬?贫僧说了那么多话,您多少回两句呀,贫僧别无他意,只是有一颗纯粹的肄业之心罢了……”

李素正色道:“信赖我,我们大唐人都是很好客很风雅的,戋戋陶罐,何足惜哉。遣唐使向来被大唐君臣所恩宠,但有所求,陛下必定承诺的。”

回到长安后,若面前这位倭国和尚果然不知死活向李世民要震天雷的秘方,不知李世民会用如何的姿式用力抽他的大耳光呢?很等候那幅画面啊……

当客人就应当有当客人的模样,仆人美意请你们来做客,你们不能随便惦记仆人家的东西,仆人不给就去偷,这不叫客人,叫进贼。

倒是李素,将国书看完后第一反应就是想抬价,三分之一太少了,起码得拿一半吧,但是想到新罗国在辽东半岛的处境,以及大唐需求保持半岛三国之间计谋均衡的需求,李素还是生生忍住了抬价的打动。

女王的闲事就是李素发起的借给新罗国兵器甲胄之事,大唐上国如此风雅,挥手就给了女王足足能够武装两万兵马的兵器甲胄,上国投之以桃李,女王很想报之以琼瑶,但是新罗国太穷了,毕竟这些年在高句丽和百济的夹缝中艰巨的保存,几近每年都有战事,国中所积甚少,底子没有拿得脱手的东西来回报大唐上国的风雅豪放,因而女王殿下一咬牙,决定每年拿出新罗国赋税的三分之一,用来进贡给天可汗陛下,以此回报大唐借给新罗兵器甲胄之密意厚谊。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