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 柩前即位[第1页/共4页]

略显仓促的即位大典以后,太极宫持续国丧大礼,八百和尚羽士做足了七日道场法事,贞观十九年蒲月初六,新君李治与朝臣们将李世民的尸体送入昭陵。

李治扭头看着他,道:“常公公所言,我感觉很有事理,子正兄以往行事讳饰,是惊骇位极言多,招肇事事,或怕父皇猜忌,现在我已即位为帝,对你,我平生不疑,子正兄何不放开胸怀,舒放凌云之志?”

李治堕泪点头:“我做不到……父皇就在这里,要我扔下父皇的骸骨不睬,急仓促跑去即位,我做不到!此非人子所为也,我若此时即位,何颜管理天下?”

长安城内四品以上官员着正式朝服入宫,太极宫内统统寺人和宫女忙着打扫宫闱,当然,因为国丧之期,新君即位亦不成披红负伤,因而在一片素白的丧服和白幡当中,李治的即位大典仓猝开端。

指了指灰沉的天空,李治俄然大声道:“你有多长的翅膀,我给你多大的云天!”

机括声喀嚓作响,数万斤的隔世巨门缓缓落下,最后咚的一声沉闷响声,石门完整隔断了阴阳,也将常涂隔断在陵墓以内。

李素只好叹了口气,黯然不语。

话没说完,常涂摇了点头,打断道:“存亡跟随陛下,是我当年发过的宏誓,李县公莫再说了,污了我对陛下的虔诚之心。”

长孙无忌道:“臣等劝进,不但出于公心,臣等另有先皇崩逝之前留下的遗诏,遗诏里写得明显白白,先皇让殿下顿时即位,此举合周汉之礼,无违礼法,天下人不会说甚么。”

…………

李素神情庞大地看着他,嘴唇张了张,却不知该说甚么。

入太极殿,新君升座,尚书省右仆射长孙无忌立于李治身侧,手执黄绢唱名,百官群臣依名而入,向新君行膜拜礼。

常涂站在陵墓石门前,却先朝李素笑了笑。

李治红着眼眶点点头:“母舅与百官美意,我领受了,尔等且退下,我想再陪陪父皇……”

长孙无忌顿了顿,缓缓道:“名正方可言顺,殿下是先皇指定的东宫储君,殿下仁德天下皆颂,臣民景服,国不成一日无君,殿下是名正言顺的大唐储君,故臣代百官请命,请太子殿下顿时即位,即天子位,以国君身份办理先皇丧事,事可俱矣。”

石门内,却无半点覆信。

常涂笑着看了一眼中间欲言又止的李治,抬了抬手,止住李治的话头,望向李素道:“李县公年纪轻简便为大唐立过如此多的功劳,令天下人敬佩不已,但常某最佩服的倒是李县公的处世之道,如此年青便知‘盛极必衰’的事理,几番推委升迁,以懒惰之状示人以有害,用以自保避祸,更妙的是,合座君臣皆看出了你的用心,但是因为你的春秋而不欲与你计算,常常一笑而恕,这是李县公用心最妙的一着棋,勉强也算是阳谋吧……”

更首要的是,贞观九年归天的长孙皇后也安寝在这昭陵中,这座陵寝实则便是李世民伉俪二人的合葬墓。

…………

常涂本日穿戴盛装,并非寺人常穿的绛紫色袍服,而是一身乌黑的圆领长衫,稀少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向上挽成一个松散的髻,用一支翠绿的玉簪牢固住,整小我看起来像一名洞察世事满腹韬文的学者。

长孙无忌接着道:“臣受百官所托,另有一事请奏。”

一个时候后,一场略显仓促的即位大典开端了。

李治和李素仍肃立于陵墓外,半晌,李素俄然面朝石门长揖到地,大声道:“常公所言,李子正记着了,你我来世论交,我欠你一壶忘年美酒,来世记得向我讨要。”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