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朔望朝参(下)[第1页/共2页]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带着笑意道:“你明显有话,为何不敢说?朕是因言而迁罪的昏君么?若真如此,魏徵可不知被朕杀过多少次了,现在他却还好好站在朝堂上呢。”

这番话便有些含混了,起码证据不再那么直接,引来朝堂很多魏王阵营的朝臣们不满的逼视。

**********************************************************

“李素你可贵上一回朝,有话但说无妨,朕毫不因言加罪,大唐天子的胸怀,本日以后你便晓得。”

李世民微微一笑,招手道:“呈来。”

李素想了想,道:“除了伸谢皇恩浩大和彼苍有眼,臣无话可说。”

张行成面不改色道:“综臣所述,冯家命案大抵水落石出,启事是郑小楼为素不了解的冯家丫环报仇,当夜虐杀冯贵,厥后冯家妾室和族兄为淹没产业而设下杀人计,将冯家家主缢身后捏造现场和遗书,并送贿一万贯予刑部右司郎中杨宣乐,企图攀扯无辜旁人,混合官府视野,至于坊间传言太子公报私仇等,实属故意人歹意歪曲,查无实据,不予取信。”

朝会前牛进达说的话在脑海中回荡,是的,太子是任何人都没法撼动的,除非李世民有废储之心,不然哪怕是证据确实,朝堂之上仍能变黑为白,胡说八道。

寺人小跑将供状双手捧到李世民面前。

满殿沉寂之时,李素俄然笑了。

李素面色无异,耳边却仿佛有人撞响了铜钟普通嗡嗡直响。

李素直起家,安然直视李世民,缓缓隧道:“刚才张御史所查冯家命案,句句有理有据,臣心折口服,并无贰言,冯家命案由此而结,信赖朝中诸位大臣亦无争议,但是臣却多事,还想问一问陛下和各位朝官,冯家父子命案已告终,凶手已入狱,这桩案子……果然结了么?叨教陛下,命案的发源,那位被冯贵虐杀的丫环,为何满殿朝官竟无一人提她一句?”

再看看殿前端坐的李世民面带浅笑的模样,这一刹时,李素全明白了。

现在李世民问起这句话,朝臣们的心顿时悬了起来,大师纷繁昂首望向李世民,但是李世民的神采却非常安静,从他脸上涓滴看不出任何端倪。

张行成安然迎着各别的目光,顿了顿,接着道:“臣奉旨彻查刑部主理冯家命案的官员。连夜突审之下,刑部右司郎中杨宣乐已招认攀扯泾阳县子由他教唆,只因冯家苦主遗孀向杨宣乐暗中送贿一万贯,杨宣乐利令智昏,决意构陷泾阳县子,臣有杨宣乐画押供词一份,请陛下御览。”

李素出班躬身:“臣在。”

张行成道:“此乃案中案,冯家独子冯贵身故,冯家已无后,冯家家主冯安福年纪老迈。没法再生养,正室夫人十年前已身亡,一向未续弦,而冯家妾室冯吴氏暗生歹心,伙同投奔她的远亲宗族吴四将冯安福缢死。捏造自缢现场和遗书,企图淹没冯家产业,臣已审明,这里有冯吴氏和吴四画押供状一份。”

李世民需求一个安稳无波的政局,需求一个孝敬知礼并且胸怀开阔的太子,以是太子就是无辜的,哪怕再多的真凭实据摆在李世民面前,他不想要,证据就不是证据。

有理有据,满殿朝臣没法辩驳,纷繁沉默。

李世民俄然开口:“泾阳县子安在?”

李素的笑在满殿寂然的朝臣中显得很亮眼,固然离得远,李世民还是一眼瞥见了李素的笑容。

天子笑了,大臣不敢不笑,因而殿内一片拥戴的笑声,连不苟谈笑的魏徵也扯了扯嘴角,算是给了面子。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