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细说经筵宫府异趣 传谕旧闻首辅欷歔[第1页/共7页]

“该省的咱都省过了,这些是省不下来的,”冯保说着叹了一口气,“张先生你也晓得,隆庆天子即位后第一次出经筵,统共花了三十万两银子。除了文华殿补葺,主如果用在犒赏上。凡参与者都有程度不等的颁赐。这一回,虑着太仓空虚,老朽向李太后建言,一应犒赏就免了,总开消只打到十万。”

“主子得冯老先生之命,已着人把值殿监、尚衣监、钟鼓司三衙门的管事公公都请了来,现都在门外候着。”

“好了,好了,”冯保约莫看出张居正已经听得不耐烦了,便打断了胡公公的话,“这套章服如何承制,你依端方就是,你只需说,这套衣服要花多少银子?”

“文华殿里的陈列,遵李太后懿旨,凡该更新的一概更新。主子查点了一下,大部分物件库中都有备件,但需重做的也有四件。一是御案,这得用黄梨木,四角包金;一是讲案,也是用黄梨木,四角包银;另有就是金交椅、金脚踏,金交椅承祖制,主子不赘言。金脚踏高一尺二寸、宽两尺、长三尺,这两样都得用纯金。”

张居正答复得轻描淡写,他不想在这件事上与冯保过量会商。

自永乐天子以来,历代皇上的经筵,每年停止春秋两次,春仲春至四月,秋八月至十月。每月大讲三次,逢二进讲,称为大经筵;每天另有日讲,称为小经筵,已成定制。大经筵最为昌大,每次进讲官两名,一讲四书,一讲经章。讲本都得提早写好,由内阁核阅后再转付中书缮录正副各二本,先一日送进司礼监呈至御前。经筵循例都在文华殿停止,皇上出经筵的头天早晨,文华殿内宝座空中之南,摆布各设金鹤香炉一只,左香炉之东稍南,设御案讲案各一,皆西向。案上各置所讲之书稿,压以金尺一副。经筵之日,除近侍内官及当日讲官外,一应勋臣及内阁学士、六部尚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鸿胪卿、锦衣批示使以及四品以上写讲本官都要陪侍插手,都要穿绣金绯袍,这是一等的。二等者是展书翰林、侍仪御史、给事中、序班鸣赞等官,都穿元青绣服。卯时三刻,皇上从乾清宫起驾,一起鸣鞭,由二十名大汉将军导驾至左顺门。皇上于此改换朝服,然后再入文华门进文华殿。这一起上,都有先期到来的插手经筵的官员跪迎。皇上入殿之前,先有四十名金瓜卫士出来,负东西墙而立。皇上升座后,众官员在鸿胪寺鸣赞官的引领下顺次入殿序班施礼,然后各就各位。这时候鸣赞官唱“进讲官出列——”,进讲官站出来,鸣赞官又唱“展书官出列——”,展书官出至地平,膝行至御案前,展四书讲章……

卯时刚过,一名小内侍就跑来内阁知会张居正,说冯公公在文华殿西室候着,要与他筹议皇上经筵事。

张居帮手抚额头,内心头谋算着这笔开消。他原意是想压服皇上,今秋的经筵不搞场面,节俭处置,为天下官民建立个廉洁简朴的圣君形象。但现在看来,明显还不是说这话的时候。那两道绕过内阁的谕旨,始终是贰心中的两道暗影,这一疙瘩不解开,他做任何事都只能取个守势。他这么思虑着,冯保又在一旁说话了:

“这……”

张居正心中格登一下:“这郝一标又攀上李太后了?”顿时感觉此人不成不防。

“哦。”

宫中俗习,称有资望的大寺人为老先生,对阁臣则称教员傅。这张宏二十多岁,就已混到了腰悬牙牌的司礼监值房承诺的职位,在内侍里头,也算是东风对劲了。他到内阁传过几次信,张居正已经熟谙了他。但不知怎的,他感觉这小我过于灵巧,是以并不喜好,这会儿他表示张宏起来,对付着问: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