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跟子明好生学学[第1页/共3页]

“免了。”

权万纪虽朴直,可实在也是个好名之人,自打在李恪处博得了个严师之佳誉后,便一门心机惟要将这等佳誉保持始终,何如李佑可不是贤明的李恪,那厮就是一放肆之辈,底子就不听他权万纪的,任凭权万纪如何忠心进谏,李佑全都当作了耳边风,若非如此,权万纪也不会跑回京师找太宗告状,现在么,太宗既是给了其节制齐王府诸般人等的权力,权万纪当即便来了精力,信心满满地便表了忠。

“陛下明鉴,齐王殿下到底年青,行事虽有些孟浪,却尚可教,老臣恳请陛下多多宽大些,且容老臣缓缓引诱了去,当可有所窜改。”

“陛下明鉴,微臣忸捏,微臣行事,只论于社稷无益与否,至于别的诸般各种,微臣实未曾虑及,断不敢当得陛下赞誉若此。”

不抓紧不可啊,别看眼下朝局敦睦融融,可那不过是表象罢了,不管是长孙无忌一系还是太子那头,都不是坐以待毙之辈,现在是在舔着伤口,可一旦缓过了气来,建议凶悍反击还是必定之事,真到当时,陈子明怕就没那么充盈的时候去操心详细细务了的,正因为此,这几个月来,陈子明就像一台不知倦怠的机器般,高速地运转着,这不,一大早地,陈子明在兵部衙门里将本日之要办的诸般事件安排下去以后,便即捧着本厚厚的折子,到宫门处递交了请见牌,未几会,便有一中年寺人紧着跑来宣了太宗的准见之口谕。

一听太宗叫起的声线不对,陈子明对起初的判定自是更笃定了几分,不过么,却并未有甚透露,仅仅只是照着朝规,一丝不苟地谢了恩。

这一见陈子明死活不肯表白本身与魏王之间的密切干系,太宗明显是有些绝望的,何如过分较着的话,太宗也不幸亏此际说将出来,也就只能是无法地转开了话题。

以陈子明的睿智,自是刹时便了然了太宗此言之所指,不过是在说陈子明在对待魏王一事上所为甚合圣心罢了,对此,陈子明但是千万不想去接受的——陈子明与李泰之间,只不过是相互操纵的盟友罢了,向来也没真筹算投到魏王的麾下,真要让太宗将话落到了实处去,那陈子明的将来怕就很难摆脱出魏王党的烙印了的,而这,明显不是陈子明所乐见之事。

“有劳了。”

呃……

光阴荏苒,三个月的时候很快便畴昔了,长戈街刺杀案终究还是没能侦破,完整成了一桩悬案,对此,太宗虽是恼火非常,却也没得何如,大怒之余,下诏将雍州府长史杨纂贬为了相州司马,主管京师治安的雍州府少尹陈高举更是被一撸到底,削职为民,大理寺卿孙伏伽贬去东都洛阳为长史,所余之缺由刘德威接任,其他各有关任务人也皆有奖惩不定,纵使如此大力度的惩办,也不过就只是泄愤罢了,案子还真就只能是临时搁置了去。

“嗯,也罢,朕便再信尔一次,佑儿赋性还是好的,在京时也颇见灵巧,自去了齐州,却每多罪过,此必是身边有诸多小人作怪之故,卿既为长史,自该多多规劝佑儿,那些个无行小人,能赶则赶之,再不可,全都拿下,朕给尔这个权力,望尔能谅解朕之苦心,好生帮手佑儿,不负尔严师之隽誉,朕言尽于此,卿且好自为之罢。”

一听太宗这般说法,权万纪忍不住便斜了陈子明一眼,内里尽是迷惑之色,没旁的,权万纪但是相称自大之人,若要说陈子明是社稷干才,权万纪倒是不会否定,毕竟这十年来,陈子明所作出的成绩但是有目共睹的,加上陈子明本人的学问诗名以及武略,那都是当今一流之选,权万纪也自佩服于陈子明的才名,可要说到教诲一事么,权万纪可就有些不觉得然了,只不过话是出自太宗之口,权万纪纵使心中有着再多的不平,那也决然不敢当庭提出质疑的,也就只能是恭谨地对付了一句了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