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能源革命之肇基(二)[第1页/共3页]

“嗯,看来此事恐真怠慢不得,诸位爱卿对此可都有甚观点么?”

“嗯……,子明,尔既是看出了题目之地点,想必然是有应对之策罢,且就说来与朕听听好了。”

陈子明此番乃是有备而来,各项数据早就已清算清楚,此际信口道来,当真如数家珍普通,数据翔实非常,一番长篇大论下来,顿时便令诸般臣工们忍不住便乱议了起来,无他,真如果陈子明所言是实的话,那结果确切是相称之严峻的,当然了,不觉得然的也大有人在。

“陛下圣明,臣初度见到煤炭之际,也有此担忧,然,此番去三州途中,路过铜川之际,特地拐去看了几处有煤之地,也试着着人发掘了一番,不挖不晓得,一挖之下,臣这才发明此物之储量惊人至极,光是铜川一地之煤,便足可供我关中四百万公众万余年之用,纵使再算上冶铁锻钢之所需,也不敷为虑,支撑数千年不成题目,更遑论我关中产煤之地远不止是铜川,据微臣所知,陇县、韩城等诸多地区,皆有煤炭矿床在,至于山西一省已知之煤炭产地,更是足可供应我大唐数千万百姓万年之用还不足,此事于我工部汉朝之旧档中皆有记录,陛下只消着人去山西寻访一番,便可知微臣所言并无子虚。”

“陛下明鉴,处理之道实在古已有之,史乘有载,汉武帝时,便曾大范围以石碳冶铁,更曾鼓励百姓少砍木,以石碳代之,何也,概因汉武帝时,也是因承常日久,人丁暴增,城池周边之森难以敷用,不得不寻替代之法,何谓之石碳,煤耳,此物我中原大地每在多有,又以山西、河北为多,便是关中也有大量存在,且,此物燃时所蕴之热,远较草木乃至柴炭为高,不管以之冶铁锻钢,皆远比柴炭为佳,独一缺点便是其燃时味稍刺鼻,且略带微毒,少量吸入,于人体倒是无碍,然,如果大量吸之,则有中毒之危,此一条,与柴炭燃时附近似,但消重视通风,则可确保无虞也。”

关中丛林日渐干枯是实,不过么,实在也并未达到陈子明所言的三十年内便荡然无存之境地,真要细算了去,或许再过百年摆布,关中也就该找不到成片的树木了,当然了,为了能打动太宗,陈子明用心将究竟夸大一些也属理所当然之事。

太宗虽是深居九重,却并非不识官方痛苦之人,此际听得陈子明这般说法,只略略一想,便感觉景象怕真不成忽视了去,这便将题目丢给了正自乱议连连的诸般臣工们。

“回陛下的话,微臣本也是如此想的,然,再一细究我工部各工坊乃至长安一地之柴禾、柴炭用量,微臣方才惊觉耗损之巨可谓惊人至极,先说我工部各工坊,在关入彀有冶铁工坊三间、兵器工坊十间、另有营建、补葺处工坊三间,据查,去岁一年,光是这十数间工坊,便耗木料约四千车,每车按三百斤算,这就须得有高壮之木三千,另冶铁、兵器工坊一年耗柴炭约三千大车,按木与炭之换算,一车炭大抵须得两车木,此处又须得大树四千摆布,二者一累计,便已须得伐树七千不足,再计之朝野间柴禾与柴炭之破钞更是惊人,就以微臣府上而论,一年下来,光是取暖以及烧茶所用之柴炭便须得二十大车,烧饭用之柴禾更是须得一百大车以上,而我长安之地,公卿之家颇多,每家之用度大抵与微臣家相称,甚或更有超出数倍者,再,官方也须得日日用柴禾,如此算了去,光是我长安一城,一年所耗之大树少说也稀有万之巨,而一颗树,从幼苗长成可用之材,少则十数载,多则二十余年,纵生之速,亦不及耗之用也。”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