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洛阳之行(十一) 智者七修[第1页/共2页]

“哈哈哈,没想到元叹口中的主公竟然这么年青!还躲在京师洛阳,下得这盘大棋。”说话者圆脸凤眼,大耳飞眉,下颌(he)长着三寸短须,恰是新晋的当朝祭酒,蔡邕,蔡伯喈。只见他右手端着酒杯,向摆布遥遥一举,哈哈笑道。

王允、卢植听得大惊,转而看向王毅凡,“王小子,你另有这等奇宝?”

耳听王允、卢植的赞成,王毅凡连连摆手,客气道:“三位先生折煞我了!小子今岁已但是立(三十岁),哪还当得起年青二字。至于这京师风云,更是不值一提,试问那个目睹大汉忠良身陷监狱会不脱手互助?”

“而立?”

听着二人说话,王毅凡神采一滞,心道:武道七力我都是白日才传闻的,这才过了多久,又来了个‘智者七修’。

“伯喈兄…你?”王允、卢植见状起家,手臂前伸,不敢置信道。

“不然,我看王小子居陋室能知天下,该当已具六修!”

“伯喈兄所言甚是,我与子干初听此动静时也大为震惊的。谁又能想到那支南海生力军的幕后主公,会躲在洛阳民居中拨弄风云呢!呵呵…”

话音刚落,只见蔡邕欣然离席,走到王毅凡桌案前,躬身拜道:“陈留蔡伯喈,拜见主公!”

不过既然话题已过,王毅凡天然也不会主动提起,便无法地点了点头,向蔡邕遥遥抱拳以示歉意。

对此,蔡邕哈哈一笑,不觉得意,道:“学而不辍,精而不骄,小友大才!然吴地趣事不讲也罢,我们无妨讲讲……京师之事!”

不待答复,蔡邕持续道:“子师、子干,你们莫非还看不清当朝的局势?莫非还要陪着当明天子持续沦落?”

“这…”

闻听此问,卢植、王允来了兴趣,纷繁猜想道。

“...”

特别是王允,他和王毅凡相处的时候是三人中最长的,对他的体味也最深。在他看来,光是王毅凡“言之必中”这一点,就足以比肩“五修”、“六修”的谋士。要不然,他也不会短短几月就对这个小本身二十多岁的长辈言听计从了。

蔡邕抬高声音,看了看王毅凡身后阿肃,面露忧色道:“老夫在南海时,曾问阿肃‘天下间何人能驱董’,还六合腐败。阿肃言‘驱董者难以数计,还六合腐败者亦有两三,但能带大汉复归昌隆者,唯有我主!’自当时起,我就对小友充满了猎奇啊。我猎奇:究竟是多么人物才气让南海豪杰这等看重。直到厥后,我在南海的议事厅见到了一件奇宝!自此,我便再不思疑,乃至是坚信小友能做到!”

“唔…王小子能料敌于先,谋定后动…老夫说他起码身具五修!”

蔡邕闻之点头,淡笑道:“你们所说的,那都是畴前的南海。现在的南海郡早已‘天翻地覆’。”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卷纸质卷轴,铺展说道:“这是南海郡所利用的纸张,你们看...哪怕较之宫廷所用也要好上很多吧,但这只是最浅显的一类。你们再看上面的器具…这些都是南海郡一名女子发明的,现在已是提高各家,一旦传入中原,谁还敢说南海郡是不毛之地?”

听罢,王毅凡无法一笑,向在坐的三人诚恳道:“不瞒三位先生,这‘智者七修’,小子尚未入门,连一修也无,谈何五修、六修啊。”

“伯喈兄,究竟是何奇宝?”

“不错,交州地广人稀,就算无有战事,也远没有中原这般发财。”

待王毅凡点头,蔡邕起家反问:“子师、子干,你们可曾去过交州南海?”

王毅凡耸了耸肩,脸上俄然带笑看向蔡邕,“祭酒大人,你既然能看到‘行军图’,想必和元叹有过甚么商定啊。”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