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我在上[第1页/共3页]

数十艘船只停靠在水涨后被淹没小半的樊城船埠,跟着鼓点响起,它们悉数分开船埠,驶入江流。而船上,除了岑彭亲派的几个亲信校尉外,绣衣都尉张鱼站在正一点点撑起的黄帆前,朝来为他们壮行的岑彭拱手,心折口服:

幸亏那批人是岑彭在关中就带着的老兵为中坚,不然说不定已经士气崩溃了。

邓晨都想清楚了,如果侄儿真能迷途知返,最后一刻踏上大汉的船,他也就不记恨他害本身为阶下囚差点被杀的怨了。

“但终究,还是他亏损。”

岂料,当三月初,雨水大盛时,汉水及其各条支流,水涨得缓慢,夏天没到,就提进步入了通航期!

他与冯异是棋逢敌手,见招拆招,既然故伎不可,就换了新策。这支水上奇兵,将顺着汉水南下,以超出快马的速率,去攻击宜城的汉军辎重:既然冯异不肯入袋,那就将袋子,再张大些,强即将他套出去!

“这盘棋,固然看似残局恶手多多,但终究还是将军赢了!”

固然这条路有水泽丛林,但冯异对岑彭的印象便是,此人用兵如疾风劲雨,喜用真假之势,必然得把稳防备他的奇兵!

邓晨亲身去过那一带,确切如此:“故而,襄阳易守难攻,才被陛下视为南北必争之地啊。”

固然频频蒙受战役重创,但宜城仍保持了必然的繁华,镇守城中的,乃是楚黎王的丞相,名为赵京。

宜城在古时候另有另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鄢郢,此地做了楚国数百年陪都,亦是汉水中游的重镇,城高池深,秦将白起伐楚时,曾受阻于此,遂修渠决水灌鄢,水从城西灌城东,入注为渊,传闻城里淹死了好几万人……

冯异点头,从地上捡起一块小石头,放在舆图上襄阳东面:“此乃襄阳以东山脉,名曰岘山,传说乃伏羲身后所葬也,峰岩直插滚滚汉水,雄据一方,是为襄阳东樊篱,山虽小,却非常险要。”

“因为这一战。”

冯异却不急着欢畅,再度翻开舆图,找到这个处所,摸着下巴上的稀少髯毛,笑了起来。

又传闻冯异很正视后勤,至今船队还跟着军队,安设在宜城,这是见势不妙随时调头的态势啊,说好的争襄阳呢?

稳慎徐图、谋定后战,这是岑彭对这位敌手的体味,据无处不在的魏军细作反应,传闻汉军作为前锋的马武将军,军行太速,气太锐,但是此中多有不整不齐之处,一个伏击就能打散。

舟船运送来的不止是快吃完的粮食,另有援兵、民夫。

这些天来,他一向感遭到本身似有某处忽视了,直到现在,看着水涨后江汉滚滚之势,冯异才猛地神采大变。

“他鄙人!”

荡漾的波澜中,鳣鱼和鲔鱼在成群游动。

没错,这处鸟不拉屎的处所、本来是襄阳附部属的小乡邑,竟然是秦丰的都城!

在写给刘秀的奏疏里,冯异是如此解释的:“岑彭用兵诡诈,不成冒然突入,异且与岑彭相拒且数旬日,阿头山魏军粮尽之际,必大急,或南师北渡仓促撤走,或北师南济救济,皆可安闲应对,此万成计也。”

从一月尾,岑彭入驻樊城以来,魏军就一向表示有贫乏舟楫的架式,浮桥要本地人帮造,舟船还得临时征募,但楚黎王存了心眼,将船只都放到下流去了。

“故而襄阳是东西夹两山,北临汉水,唯独南边有一个开口,这地形,像不像一个倒置的口袋?”

“不好。”

他调派邓晨留在宜城,带千余人看住舟船,以此作为汉军补给基地,如果情势不对,卸空了粮食的上百条舟船,起码能运走大半汉军。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