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道德绑架[第1页/共3页]

对此冯家亦只能千恩万谢。

从秦朝开端就有推许节妇的传统,汉时更盛,刘歆与其父所撰的《列女传》传播后更成了民风。但还比较金贵,没到烂大街的程度,一里能得个牌坊,也算光荣之事。不过表扬重点分歧,偶然是彰显贞烈,有的是赞美教子有方,冯母主如果后者。

……

第二章在18:00。

但他千万没想到,第五伦竟然来个一招釜底抽薪!

且说这上计轨制,乃是战国时就有的传统,汉朝由大数学家张苍将其强化,凡是秋冬岁尽,各县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都要变成数字,上报于郡国,而郡国再禀于朝廷,让国度把握天下灾异、收成环境。

而新征辟的上计曹掾冯勤,则高达八尺三寸,一米九的大个子,几近是黄长的两倍。

看出了冯勤内里的轻视之意,黄长遂笑道:“我传闻,冯氏的叔伯祖父们都身材高大,唯独冯君的大父、父亲,高皆不满七尺?”

“而现在这位第五公,又能做多久呢?”

冯勤听出调侃之意,这黄长是不太服本身啊,顿时大怒,别过脸不睬这小侏儒。

冯母也劝他道:“大尹只是让你做上计掾,算算财贿赋税,又不要你像聂政普通赴死,且先去看看无妨,大不了,今后再去官。”

本年魏郡的收成很差,或者说,全部关东都不好,以是冯勤也很猎奇,第五伦会如何做?是打肿脸充瘦子报够数,还是将灾异如数上报,冒着被罢免的风险?

“冯计掾刚来,以是尚不知情,为了制止郡人发急,此事也未敢别传。”

面对母亲的担忧,冯勤只笑道:“本朝十多年间,魏地换了好几个大尹,做得最长的李焉乃至蓄意谋反,倘若他得了手,朝廷雄师弹压,郡县从官恐怕都要被连累。”

因为第五伦明显不想低调送礼,每次派人,都要在繁阳县城里鼓吹一番,然后让县宰、县丞带路到达万石里,搞得冯家每次都要慎重出迎。

“各县上计都要交上来了,本郡今岁入成如何,来岁预算多寡,都要在玄月算出来。”

对此恶疾,王莽也开出了本身的药方:让上计还跟各郡官员人为挂钩起来,若一郡有灾异减损,各级官吏人为都要骤降,看你们还往少了报!

繁阳县位于魏郡南部,以在繁水之阳得名,固然和王莽故乡元城同郡,却能逃过毒手,没有被新朝天子脑筋一热改名“简阴”,也算荣幸。

会说话你就多说点!

冯勤低下头看了小个子,规矩地表示本身也久仰黄长大名,实则听都没听过,连他的字都叫不出来。

但郡大尹县宰却不能用后者,毕竟小吏是铁饭碗,常常几代人轮番干,可二千石、六百石是流水的啊,一旦上计太差,课校排名靠后,是有很大抵率被罢免的。

当然,也有反套路的:小吏上报灾情严峻,减少上交给郡里的赋税,实则本身贪污,所获可比那点死人为多多了。

……

不愧是第五伦,这五轮礼品一送,繁阳县言论反转,大家都盛赞新来的大尹爱才,对冯勤实在太好。只让冯勤似是被架在火上,拒了不是,应也不是。

“这是当年严仲子对于聂政的手腕啊!”

黄长是个嘴上毫不亏损的主,只道:“看来我若想让子孙高大,当效仿冯君之父,多娶高女啊!”

这还没完,到了次日,门下小吏前脚才走,又来了一王谢下循行,带着几根鸠杖,连带很多布帛,倒是来赐赉万石里几位七旬白叟的。

这时候接管征辟,跟着他一起获咎郡中气力派,何必呢?指不定没几个月第五伦就调走了,到时候人家是拍拍屁股就跑了,可冯家搬得走么?还不如好幸亏故乡聚族自保,以观情势成败。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