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一场大梦 (中)[第2页/共3页]

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元清谨小慎微大半生,毕竟还是惨遭奸人谗谄,丢了官爵,失了权势,而后更是步了朱灵儿先父后尘,遭人追杀,逃亡天涯。

哪知这朝堂高低沆瀣一气,俱是一丘之貉!

有权贵闻之,心生觊觎,欲以钱权订交,纳为姬妾。

有道是春宵一刻值令媛,少年满面东风,殊不知朱灵儿早已自行掀了头盖,独坐红床,面有戚戚,泪眼婆娑。

元清还是去书院,想着再好生问一问夫子,不料却被奉告,夫子已然远行,只留书一封,言说“心有所感,寻道去了”。

而后六合崩解,复归浑沌,元清抬头而倒,沉入这一片虚无中。

如此尚不算完,在其回返途中,另有绿林十余人伏于林间,持刀蒙面,是要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言词入耳,元清一阵恍忽,面前仿佛闪现起了那夜青山顶,温香满怀,少女朱唇轻点,便随风而去,决然不见。

“嗡!”

日光渐重,少年眉头微皱,抬眼瞧了瞧天时,随后一摆长袖,向着院外走去,倒是时候到了,需向父母及爷爷请早问安。

次日凌晨,早茶过后,少年当众宣布,誓要考取功名,入朝为官。

夫子闻言,嘴角微扬,几难发觉,微一沉吟后,淡淡回道:“我且问你,这人间万物,若要存活,便离不得水,然可曾听闻有人以水为贵?”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知名......”

其父自是不甘,遂携亲眷,奔京都,上御书。

夫子莞尔,并不直言回道,却提及件不相干轶事:“余曾与宗师高人论技击之道,乃知力为技本,技为之用,技力相合,便能够小广博,以寡敌众,以五两之劲搏千斤之重。

本来其本也是王谢之女,豪绅以后,仅是豆蔻之年便因天生丽质,遍传隽誉。

一众老弱哪挡得了恶汉血刃,不过转眼工夫便纷繁命丧刀口,幸亏危急关头,有高人脱手,救下孤女,远送他乡,化名朱灵儿......

书院内,书声琅琅,十余名总角小童手捧《品德经》,点头晃脑,正齐声朗读。

牵红绳,跨鞍马,三拜而礼成,元清连饮数碗美酒,以敬亲朋,而后便在一众哄闹声中,入得洞房去。

送出一声断喝方才惊醒。

说完便一个纵跃,坠入万丈崖底。

“先生是说,这道,便存于我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如水润万物,故世人所不察。”元清诘问道。

也因其刚正,企图以一人之力,清寰宇,正乾坤,故满朝皆敌。

哪知未行几步,竟见到自家爷爷负手立于中庭,其劈面站着一玄服老者,虽面庞肥胖,形似干枯,然身姿笔挺,好像劲松。

终究在流亡一年后,伉俪二人来到一处临崖小村,怎料还未安设几日,追兵又至。

话音入耳,少年如若未闻,直到白叟运转内劲,以传音入密之法

元清不答;朱先生接着说道:“便是因为这水早已渗入人间点滴,故我等虽能不时感知,却无觉得贵。道亦如是。所谓‘不识庐山真脸孔,只缘身在此山中’便是如此。”

言词入耳,小童如梦惊醒,仓猝起家一礼,答道:“回朱先生,书中有言,‘道常在’,然门生痴顽,从未见过‘道’为何物,是以一向在想,这道,究竟是甚么?”

白叟说完便拂袖拜别;元清如有所思,看了看朱灵儿,心中有了定夺。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