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章 庆历承平已庙堂(续)[第1页/共3页]

但不管如何说,有人情愿充当炮灰和夫役,总道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而调派军索要支出的只是一些按日配给,最低保持限度的粮食,以及打扫疆场和分润战利品(调派军看不上的褴褛)的答应罢了。

自从高宗总章元年灭亡高句丽以后,大唐就将高句丽王族、贵姓和世族在内十数万内迁于江淮之地,另一方面在高句丽设置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个县,设置安东都护府,统治高句丽各地。

提拔酋帅有功的报酬都督、刺史、县令,与唐人官员一起办理本地。任命多次安定高句丽遗民兵变的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人以镇抚之,自此为大唐六多数护府之一的安东都护府的发端。

一时候,本来在开春后已经烽火初平,而开端停止大范围春耕和开荒当中的河南道境内,再度见到了“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连绵兵戈来往气象。

而位于南部朝鲜半岛上的部分遗民,则是被拱卒式的乘机向北蚕食的新罗所兼并,而成为九幢十停王军中的高句丽部;但是还是有部分不齿为昔日高句丽部下败将的新罗统治,就纷繁逃亡和堆积到了尚属唐地的辽东境内,以皋牢属身份安居下来。

乃至另有来自远地的小酋长和头人非常露骨的表示,情愿出人着力和进献牲口,为好久不见来自中土的王师带路前驱或是充为劳役;就仿佛是调派军打下来了这座依山而立的雄险之要后,也让周边的土族权势都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良民和顺臣了。

但是呼应的火器子药也耗损大半而亟待弥补。是以,只能当场带着战利品和俘虏,退到了四周的马鞍山觉得对峙待援。这时候,就连从淮南边才调过来坐镇胶东和主持局面的第十二军右郎将霍存,也实在是有些坐蜡了。

只是这一次被调遣的除了作为试点的泰宁军旧部外,又多出来了一部分来自平卢军和武宁军甄选而出的降卒;别的,另有一些自告奋勇或是应募而来的中原后辈和游侠少年,带着家门供应的老旧弓马插手到这场被鼓吹为光复故乡的跨海之征当中。

是以,真正的高句丽正统渊源,实在就是在淮南道到江东本地一带,根基被完整异化成了唐人。而此中混得最好的例子,就是奴婢之身随军出道,最后却做到了安西节度使,而在西域打出一片威名赫赫的一代名将高仙芝。

另一方面,安市城早在战国期间属燕国辽东郡,两汉时属于乐浪四郡之一的安市县,厥后南北朝才被高句丽所据;因为其阵势险要而经历代增筑,属扼守难攻背山面河雄胜之地的半山城;是以耐久占有本地的也是土族权势中数一数二的豪雄。

是以,目睹得长驱直入的调派军再度出兵了安市城以北,沿着千山山脉东麓丘陵战役原地带,一鼓作气连下玄菟、横山、盖牟、磨米、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等城以后,兵力不敷和补给线和补给线拉得太长的题目也再度摆到了面前。

当然了,能够吸引这些不安于乡野田稼之间的年青人来由,除了建功复土的名声以外,另有能够遵循功绩和抚恤政策,在战后光复的辽地上分到地步的引诱地点。

高句丽也是以元气大伤,再加上比年外线作战的地步荒凉和劳力不敷;而堕入到了内哄不止的动乱当中。然后在二十年后,再度由营州都督李勣等人一鼓作气攻陷安市城,就此毫无停滞的长驱直入扶余城(目前鲜平壤四周),攻灭高句丽。

跟着作为辽东重镇和关键的安市城陷没,勇于负隅顽抗或又是心存幸运的硬骨头都被殛毙一空,或是俘虏押送往外海以后;剩下来天然就只要首鼠两端的墙头草,或又是随波逐流的软骨头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