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我写《中苏铁列克提之战》[第1页/共2页]

但这里有一条小河,就在边防站中间,叫铁列克提河。传闻铁列克提就是因这条小河而得名。这与其说这是条小河,不如说它是个小河沟,宽不敷十米,深浅不一,蜿蜒盘曲,远看就象一条长蛇从我方鸿沟怆然地流向邻国鸿沟。能在这片萧瑟的褐色中看到这条小河,实在让人有种欣喜和惊奇,能当即感遭到一种生命的新鲜与朝气。

边防站的背后有一条巷子,顺着巷子上到了一面高坡上。抬眼望去,四周是一片片山丘和荒凉。山上尽是尖厉的砾石,空中上却堆满着鹅卵石,放眼一看,是满目荒凉苦楚的褐色。

铁列克提的蒙语是“白杨树”的意义,是《一棵小白杨》歌曲故事的发源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裕民县巴尔鲁克山的西部地区。这里的边防站距县城约150多千米,曾是紧扼中苏国境线的阿拉山口,也是我国最严峻的风口地带,每年六级以上的大风要刮近10个月,八级以上的暴风也有160天,平时黄天罩地,少有晴日。以是有人把这里的环境编成顺口溜:“昂首黄沙天,到处乱石滩,蜿蜒崎岖路,一山连一山。”

我写《中苏铁列克提之战》张宝同 2020.7.17

因为束缚初期我国与苏联的友爱干系,在新疆与苏联交界的大部分地区的鸿沟上,我国的实际环境是有边无防。直到两国干系在六十年代初反目今后,于1962年才开端设立铁列克提边防站。当时鸿沟在阿拉湖边,边防兵士们常去阿拉湖边玩耍,还能上到距湖边不远的一个小岛上,岛上有一座叫樊梨花的小庙。但是,到了1969年,中苏鸿沟已被浸蚀到了离铁列克提只要几千米的处所,阿谁阿拉湖早就被苏军完整占有了。

我的那部中篇小说就是以袁国孝为仆人翁写的中篇小说,当时定名为《我被苏军俘虏》。但是,这个书名被起点中文的编辑警告说不能利用,只好改成《中苏铁列克提之战》,并且小说中的有些内容也不能呈现,如《苦战知名高地》阿谁章节就被樊篱了,另有一些章节必必要停止点窜。或许是担忧这会触及到一些比较敏感的题目。

昨晚我在中心7台看到了一个名为《铁列克提边防连》的节目,感到既亲热又非常地不测。关于铁列克提在畴昔的很多年里一向被周到地封闭着。因为这里曾产生过一次严峻的边疆抵触。是苏军在珍宝岛之战吃了亏,在这里策动的一次对我边防职员抨击性的事件。

这一年,在中国东北产生了“珍宝岛事件”,苏军在珍宝岛上吃了亏,因而,就想铁列克提停止抨击。苏军把阿谁作为中苏界碑的独立石向中国一方挪动了好几千米。这么大一块石头起码也有二十多吨重,苏军要把它从高地上搬到坡下,也不是一件轻易的事,可见苏军是费了很大的心机,下了很大的工夫。如果让我边防兵士再把这块大石头移到山上的原位,就更不是一件轻易的事。并且,那边已经设立了苏军的前沿哨所。有了苏军的前沿哨所,我边防兵士本来巡查的线路也不能再走了,因为那样很轻易与苏军产生军事抵触。

但是,在昨晚的节目里,我没有看到当时非常首要的阿谁“独立石”,另有那片知名高地。那都是当年与苏军停止抵触和战役的首要见证。

铁列克提得名,能够说不是因为这个处所,而是这里曾产生过和“珍宝岛之战”一样首要的铁列克提之战。只是珍宝岛之战被中国大肆鼓吹,而铁列克提之战则被周到封闭。

1969年8月12日上午,我方筹办对此停止反击,要从本来的鸿沟线规复巡查,宣誓主权。这时,苏军早有筹办,当即出动装甲车10多辆,步兵300余人,对我边防巡查队停止攻击。我方边防站固然有100余人,因为电台被炸,批示失灵,各战役组只能坐视苏军安闲不迫地用四辆装甲车包抄知名高地,不竭地停止炮击。而知名高地只要七八十米高,是一片光秃秃的褐色石山,寸草不生。不但没有任何的掩体,并且我边防兵士穿戴草绿色的戎服,非常地显眼。以是,在苏戎服甲车火炮的轰击下,只要机枪、步枪和冲锋枪的我边防兵士完整处在被动挨打的境地,使得铁列克提之战变成了一边倒的搏斗。死守知名高地及其南侧小高地的边防指战员等26人及3名随军记者全数伤亡。只要一名叫袁国孝的兵士因被炮弹炸晕,头部受伤,被苏军俘虏。厥后,被苏军放回。在此次战役中,苏军灭亡12人,伤22人。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