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4章 枕戈勒缰待狼烟[第1页/共2页]

北方江河少,而雍凉一带,更是干旱少水之地。西凉人自幼在马背上长大,无需学习,便可扬鞭驰骋。但若说驾船,很多西北人,乃至不晓得啥是船。

长江之上,荆州、江东两军斗法。

直等主帅徐世绩军令下达,烽火通报军令,各部便同时渡河!

“好吧。让兄弟们歇会,我也正有些话,要对兄弟们说说。”(未完待续。)

如此,才气将西凉军东线防备的重视力,更多地吸引到上雒、潼关一线,从而减轻河东徐世绩部的压力。

只等渡河号令下达,这些锦囊,才会交到各部曲统领手里。

这些渡口,不能停靠大型渡船,也不能装运大型设备。

百余个渡口旁,都安插了烽火台。

度过黄河后,每个部曲,将遵循锦囊上的号令,前去分歧的集结地点。

……

别的山路,多是一段上坡、一段下坡相瓜代,而这一段路,几近只要上坡,没有下坡!

一批渡船,只能运载几百人。不等下一批洛阳军渡到对岸,前一批将士,早已被仇敌毁灭。

在黄河东岸,从蒲坂至汾阴沿线,百余里长的黄河岸边,整修了百余个简易的渡口!

只等一声令下,多达数千只的渡船、筏子,将一起横渡黄河!

而邓羌部,要等南阳常遇春部打响战役,才气对潼关建议进犯。

其一,渡河时候。

而在悠远的北方,黄河之上,也是舟帆密布!

如果不是信息通报太慢,刘芒得知动静,必然会说周瑜矫情。

湖县。

为了及时体味火线战况,刘芒将本身的驻地,前移到更靠近潼关的湖县。

上雒,就处在这段长达几十里的坡路顶部。

之前的裴元绍,匪性实足。

徐世绩,也在焦心肠等候着友军方面的动静。

这类渡河体例,能够称作人海战术。

统统人,都等候着常遇春从武关、上雒方向传来的讯息……

徐世绩的河东部,承担斥地安身之地的重担。但是,河东部,必须获得弘农、南阳两方面的共同。

将士们,无不期盼着升腾而起的烽火!

但是,此番雍凉作战,并非河东军一部伶仃行动,而需南阳、弘农等部,协同共同。

京兆尹东南部,上雒与武关之间,有城曰商县,因地处商山而得名。

固然没有水军,但李傕部,能够在渡口对岸,提早设防,阻击洛阳军。

从商县至上雒,一定是天下最难行走之路,但必然是最累人的一段路!

何况,对岸的西凉李傕部,毫不会坐等洛阳雄师渡河。

……

不过,洛阳军的“战船”固然粗陋,倒是黄河上无敌的存在!

西凉军,以铁骑横行天下。但在水上,却只能用“无能”来描述。

是以,洛阳水军固然孱羸,但在黄河上,确是无敌的存在!

河东军各部,早已在呼应渡口集结待命。

深知任务之艰巨,常遇春不敢逗留太久。

俞大猷、王濬操训水军,因陋就简。

黄河沿岸,各部曲哨位,不敢有涓滴草率。

左冯翊的李傕部,即便早有防备,也不成能在黄河西岸全线设防。

……

河东各部,以部曲为单位,集结于指定渡口。

凑到常遇春身边,裴元绍谨慎隧道:“常帅,兄弟们都有些撑不住了,是不是歇会儿?”

一双双瞪得溜圆的眼睛,全数紧盯着火线烽火台的方向。

刘芒和众幕僚驻扎于此。

莫说浅显兵卒,便是悍匪出身的裴元绍,都有些吃不住了。

……

常遇春部,从武关进入京兆尹,暂驻于此。

徐世绩的河东军,集结兵力三万不足。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