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页/共3页]

“父王薨后不到一个月,阿谁刘协竟然私行改年号为‘延康’,早不改,晚不改,恰幸亏这个时候……“

“迁曹休为镇南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屯驻汝南郡召陵县,抵抗孙权……”

司马懿身为太子四友之一,与曹丕相知了解多年,对他所言之事天然心知肚明。

两人已经闲坐商谈了一夜,司马懿亦陆连续续将曹丕口中的只言片语,窜改成一道道待发的诏令。

此时,他着一身丧服,端坐于主位之上,一只手悄悄摩挲短须,一只手不住轻扣面前的案几,收回“哒”、哒”、哒”的响声。

此时,司马懿终究放动手中羊毫,点头道:“魏王的圣旨,臣已经草拟结束,正要呈献殿下。”

这三个月里,白日里的曹丕是披麻带孝的孝子;但到了早晨,便化身为殚精竭虑,欲将局势稳定下来的魏王殿下。

因而乎,起码在曹操丧期,大小臣工对新任的魏王都均表示臣服,国中没有产生大的兵变。

已经升任为丞相长史的司马懿正襟端坐,奋笔疾书,不时抬眼望向长官。

曹丕闻言一愣,等回味过来后,脸上忽闪现出轻松的笑,心道:

曹丕听到这儿,紧皱的眉头终究舒缓展开,不住点头道:“还是仲达你想得周道。唔,着即,以真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

念叨这儿,司马懿忽顿住了。

“他们觉得父王薨了,孤便能够任由他们揉捏了么?哼,想得太也简朴!只待孤安定内忧内乱、成安身够功劳之时,便是这些人追悔莫及之日!”

但到了今时本日,天下再也没有甚么能够反对他称心恩仇的脚步了。

他固然忌恨与他争夺太子之位的曹植,乃至忌恨其他兄弟,但谯沛夏侯氏、曹氏的叔伯兄弟,始终都是曹魏政权最有力量的柱石。

曹操留下了一个伟具有广袤边境的国度,数十万带甲之士,以及伴随而来的重重冲突。

“这件事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即便孤愿做一个忠臣孝子,孤身边的大臣不会承诺,刘协身边的大臣更不会承诺!仲达,你应当明白,这已是我曹氏独一的活路……”

但此时现在,魏王府的书房里还是灯火透明,彻夜不息。

他的俄然去世,野心家为止奋发;软弱者为止懊丧,魏国的局势刹时变得波谲云诡,扑朔迷离。

但在曹丕看来,这些都不是最紧急的威胁。

司马懿闻言,顿时一惊。

论及雄才大略,他自忖不及乃父曹操;但论及心机精密,他抚心自问不会比谁差上半筹。

司马懿躬身欣喜道:

司马懿不及多想,刷刷落笔疾书。

此时的曹丕大权在握,但他犹未能松一口气,因为另有一个更加毒手的题目亟待处理。

真正的伤害来自内部——对于他的继位,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有支撑汉天子秉政的声音,也有支撑曹植、曹彰上位的声音。

见招拆招,几个月内,他接连封大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御使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使大夫。

间隔曹操的棺木被送入邺城安葬,已经畴昔三个月了。

在陈群的带领下,汝颖世家在他上位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绩。

如此一来,魏国三辅乃至河西四郡,便数曹真的权位最大了,连名臣张既、苏则二人都要归他统辖了。

“夏侯尚扶先王棺木有功,封平陵亭侯,拜散骑常侍,迁中领军……”

千里以外,魏都邺城。

曹丕深知,曹氏起家靠的便是这两个派系。在他父亲的期间,两个派系合作明白,大略汝颍世家管后勤和内政,谯沛武人把握军权、南征北讨。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