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百金购得一胭脂[第1页/共2页]

白叟点头笑道:“甚么慧眼如炬,不过是你们小两口不肯欺瞒我这个老朽罢了。”

徐北游对此没有太深感到,可萧知南自小生在深宫当中,对于这等炊火气实足的场合倒是颇感兴趣,遵循她的说法,她早就对于这里的“庙会”久仰大名了,传闻有很多珍惜罕见的小玩意,并且代价公道,对于平常修士而言,这里远赛过讲究端方的盂兰盆节法会。

至于第一等请柬,以金丝楠木制成,由佛门方丈亲身挥毫书就,可带侍从百余人。能收到第一等请柬的,非是一宗之主不成,并且必须是三教九流这个层次的宗门才行,除此以外,再有就是大齐朝廷、魏国、草原、牧王府、后建朝廷也会收到一封第一等的请柬。

此次徐北游和萧知南收到的都是第一等请柬,不过两人倒是没有带半个侍从,孤身前来,委实不像是手持第一等请柬的佛门高朋,倒像是只要第三等请柬的平凡人物,来凑个热烈罢了。

第三等请柬,以上好榆木制成,以银线镶边嵌字,仅能代表一人,绝大部分赴会之人,诸如各路散神仙物,都是这等请柬。

在徐北游和萧知南分开帝都不久,朝廷便已经公布动静,此次佛门的盂兰盆节法会,徐北游会代替当年蓝玉的位置,以剑宗宗主和帝婿小阁老的两重身份插手,而对于萧知南的行迹,倒是只字不提,乃至于世人还都觉得已经过公主殿下晋升为摄政长公主的萧知南还留在帝都城中。

萧知南笑而不语。

徐北游没有说话,萧知南开口接话道:“老先生慧眼如炬。”

说到这里,他微微一顿,对伉俪二人笑道:“徐氏本籍中都,直到大齐立国才迁入帝都,萧氏则是在大郑明武年间就已经扎根于帝都,你们两人一个姓徐,一个姓萧,本籍又别离是西北和帝都,恐怕不是平常世家那么简朴。”

二者沿着摊位兜兜转转,萧知南实在也看中了几样胭脂,只是代价极贵,让她踌躇不决,终究还是没舍得一掷令媛。

闲谈过后,一行人重新沿着神道向上而行,再走出四五里的间隔以后,佛门祖庭的寺门已经模糊可见,寺门巍峨,气势恢宏,南向五槛正中三阙,单檐歇山,飞檐重脊金色瓦顶。

大抵是被勾起了当年情怀,萧知南拉着徐北游一个摊子一个摊子地逛畴昔,这里虽是佛门平静地,但并不贫乏女子修士,这些女子修士多数会售卖些胭脂水粉等女子之物,不比山下俗世中的俗物,能在此地售卖的都有其独到之处,津润容颜真不是一句废话,很受繁华女子的欢迎。

徐北游无法,只能随她去了。

第二等请柬,以上等紫檀木制成,以金线镶边嵌字,可带侍从十人。能获得这等请柬的多是一方名宿,比如身为儒门大先生的王恺之,他收到的便是第二等请柬,以是他带了十名弟子到此赴会。

徐北游摸索问道:“心疼银钱?我这里倒是另有些。”

此时全部寺门已经张灯结彩,在寺门前的最后一段神道上,每隔上十步便有一名知客和尚,既是验看请柬,也是为来客们带路,毕竟佛门祖庭千年堆集,其占地之大,修建之多,殿宇之繁,空间之广,都涓滴不减色于历经后建、大郑、大齐三代王朝才建成的帝都皇宫,再加上这里又是修士重地,隐蔽制止无数,如果没有人带路,来客或是误入禁地,或是冒犯禁制,那便是闹出了天大的笑话。

逛了小半天的工夫,徐北游看着她挑挑捡捡,却又不买,不由问道:“你喜好哪个?还是都不喜好?”

说到验看请柬,佛门的请柬但是不简朴,正所谓请柬者,释持重之礼也。请柬原名请简,纪事以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