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朝议(第二更)[第1页/共2页]

但是,任凭他再勤政,哪怕一日只歇息两个时候,全数的时候都用来措置朝政,可眼看着局势还是一每天的恶化了下来,任凭他再简朴,吃的是浅显的饭食,穿的是补缀的旧衣,可财务还是不竭的恶化,到面前连京营的饷银百官的俸禄都发不出。

大殿中,朝臣们还在无休无止的辩论着,为的仿佛是甚么鸡毛蒜皮的事情,崇祯不肯去听也不想理睬,他的思路飘零到九霄云外。

渐渐悠悠、稳稳铛铛的走到龙案以后,坐在了天子宝座之上,崇祯这才松了口气。

崇祯是个有任务心的天子,不肯像祖父那样懒于朝政,而是自即位就立下复兴大明之弘愿,以是才即位伊始便剪除了魏忠贤阉党。但是贰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自即位以来天灾天灾,接连不竭的来临。辽东的后金满洲鞑子一向在蹦跶,而陕西又反了无数的反贼,在全部中原大地四周流窜,派出了无数的精兵强将,却总也剿之不尽。酷寒、干旱、蝗灾、瘟疫、地动,一件又一件的天灾接连产生,使得粮田减产很多处所颗粒无收,北方的田赋底子征收不上来,朝廷支出锐减,连九边将士的饷银都发不出。

天气方才拂晓,五凤楼上的鼓已经敲了三通,左、右掖门同时翻开,手持金瓜斧钺旗号的大汉将军们排着整齐的行列鱼贯而入,然后是钟声鸣响,排好行列的文物百官自左、右掖门鱼贯进入,于金水桥侧遵循品级列队,等候着早朝的开端。

文物百官站定,但等着他们的天子到临。没等一会儿,就见到穿戴明黄色龙袍的崇祯天子迈着四方步子,缓缓从后殿出来,向着宝座而去。崇祯走的很稳很慢,让常日里见惯了他暴躁脾气的大臣们不由悄悄赞叹,不愧是做了十多年的天子,这类帝王威仪无可抉剔。

因为是每日一次的常朝,只要四品以上的京官以及十三道御史才有资格插手早朝。

“启禀陛下,前不久西山巡检司巡检来报,言说光复被满鞑攻占的房山县城,击破满鞑五百,缉获首级一百二十八级,兵部并锦衣卫派员前去查验,查的成果照实。那巡检陈越立下如此大功,理应停止封赏,微臣叨教该如何封赏之?”终究,朝堂的辩论结束了,一个声声响起,让崇祯不由得精力一振,定睛看去,就见到兵部尚书张缙彦立于阶下,正在向本身叨教。

万千的磨难集于一身,压在了崇祯身上,压弯他的脊梁,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是崇祯又不想像祖辈天子那样对朝政听任自流、得过且过,他不肯让大明亡于本身之手,总想着能够挽狂澜即倒,总想着有朝一日扫平流贼剿除满鞑复兴大明。以是不管多苦多累,他都咬牙忍着、对峙着,始终不肯不肯放弃,为的就是祖宗的江山毫不亡于本身之手!

朝堂的议事常常就是扯皮,一帮子大臣们为某件事情辩论不休,争辩半天也争不出个成果,而作为天子只能无法的听着,不耐烦时便呵叱几句,结束争论。以是很多时候,天子们都不乐意每日上朝,实在是过分无聊,像嘉靖帝,就曾经二十年未曾上朝,而崇祯的爷爷万历帝更是创下了二十七年未曾上朝的汗青记录。

一个身穿蟒袍的寺人手持长鞭来到金水桥上,用力的挥动起来然后一收,便响起清脆的鞭声,这是早朝开端的标记。因而文物百官们便沿着金水桥进入奉天殿内,文左武右,遵循品级站好,等候着大明天子崇祯天子的到临。

堂堂一个大明天子,日子过的如此寒酸,吃穿用度连一浅显富户都有所不如,说出去又有谁信?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