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有只白三爷路过[第1页/共2页]

又聊了几句,七贯端着豆花回到车厢里,用银针验过了,才端给青年男人,青年男人非常别致的看着豆花:“这是甚么做的晓得吗?”

一伙浩浩大荡的商队正往宁安县城方向行进,离城门只要几百米。商队保护们无不高大魁伟,神采刚毅,行动结壮,坐上马匹膘肥体壮,毛色亮滑。即便风尘仆仆,稍有倦怠,也袒护不了这是个气力彪悍的商队。

是日中午,宁安县今冬第一场雪悄悄来临,无声无息的白了屋檐,铺了路面。除了孩子们喝彩雀跃跑来跑去,大人们缩着脖子,仍然各忙各的。

“是,三爷。”

七贯冷静吐了句槽,掀了帘子快速步出车厢,喊车夫停了车,朝路边小摊走去。

顶头那辆马车里铺着厚厚的毯子,茶几上摆着一套茶具,燃着一炉香,丝丝缕缕散在车厢内。角落的炭炉上烧着一壶水,一婢女正看着水壶。因有暖炉的原因,车厢里温度倒是只着秋衣便可,涓滴发觉不到外头寒意。

商队中有十几辆马车,除了顶头那辆是坐人用的,余者满是货色,皆压得沉沉的,盖得严严实实,风雪不进,雨水不侵。

青年男人来了兴趣,搁下书册,朝婢女道:“给爷来碗豆花瞧瞧。”

很粗陋的小摊,条几上摆着三个大木桶,盖得严严实实的,连木桶外都裹了一层皮子,固然有点陈腐,倒也还洁净。站在摊子边上的恰是聂大郎。

与此同时,沈小漾的妙味斋正式推出了第一款产品:豆腐乳。分两种口味:原味的白腐乳和麻辣的红腐乳。装在水沿坛子里,每个坛子有一百小块,标价一两银子。

七贯瞧着莹白的豆花,卖相倒是不错,估计能入得了爷的口,“先来一碗吧,多少钱?”

“能瞧瞧这豆花吗?”七贯问,跟着三爷走南闯北也有好几年了,也是头一回闻声豆花这玩意。

正在酒楼大快朵颐豆腐宴的白三爷俄然打了个喷嚏,这是谁在念叨着爷?

沈小漾特地立了板架在门口,贴了白纸黑字给过往行人看,上书大字:“半城山川满城客,一片腐乳香九州”,以及小字:“妙味腐乳上市,一两银子每坛,欢迎选购。”

“您固然瞧,”聂大郎拎起此中一个木桶盖子,暴露白花花的豆花,“这是豆子做的,还热着呢,要不要来一碗?”

“三爷,据小贩说是豆子做的,和这豆花做法差未几的另有豆腐,宁安县里酒楼能够尝到,是比来才呈现的吃食。”

“三文钱。”

告白语一炮而红,甭管豆腐乳又是妙味斋折腾出的啥新奇玩意,这一两银子一坛就充足勾起街坊的猎奇心。来妙味斋聊谈天的商家邻居络绎不断。沈小漾听了一耳朵又一耳朵的八卦。比方当下扒白三爷的隔壁的隔壁布匹店的郭大娘:

“味道不错,公然又白又嫩又甜又滑,给我再来两碗,别的,让八两给商队每人买一碗尝尝。”

“这南北商路最驰名的商队就是白三爷的,保护气力比威震镖局的镖师们还强三分,道上向来没人敢劫白三爷的货。白三爷最是爱好新奇吃食,没尝过的是定要尝一尝的,你这腐乳如果碰到了白三爷,那是千里马碰到伯乐,我们可舍不得花这么多银子买些个当不了菜填不了肚子的……”

装豆花的小碗是一种叶面宽广的竹叶折成的,聂大郎费了很多心机才找到这类叶子,便利客人带走。还下着雪,聂大郎在碗上还盖了张叶子。舀豆花的小勺刚好是这类竹叶的柄。

茶几中间塌上歪着个浓眉大眼、长相俊朗的青年男人,手里握了卷翻开的书册,却并未在看,有点昏昏欲睡的模样。百无聊赖的问了句:“七贯,到宁安县没?”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