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给你弟让几块豆腐,别都夹自个儿碗里,你弟挑食得很,可贵这豆腐他爱多吃几口。”
“十文钱一块。”
“阿姐有更值钱的东西要卖,手里好东西太多轻易招人眼红,归正做豆腐那么辛苦,就让别人去做好了,我们今后也能随便买来吃。”
“卖甚么?”
“我们姐弟先走了,还要给其他街坊送点。”
“阿姐阿姐,我还想吃。”四娘撒着娇,眼巴巴看着沈小漾。
红烧豆腐、香煎豆腐、小葱拌豆腐、肉末蒸豆腐、白菜豆腐汤、香菇酿豆腐泡……沈小漾做了满满一桌子的菜,和三小吃了个肚儿尖,饱得快走不动路。
“沈家杂货铺今后改卖吃的,这豆腐和豆腐泡也做得啊,独一份儿!”
“卖吃的。下午我请你们尝尝。”
郭六爷分开后,沈小漾叮嘱三郎、四娘看好家门,别给陌生人开门,便带着沈二郎出门去了。
做豆腐可不是轻松活,浸豆、磨豆、滤浆、煮浆、点浆、压抑六大步调必不成少,人们将“打铁、晒盐、做豆腐”都归为艰苦的谋生,沈小漾带着几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小娃娃,也没希冀过靠卖豆腐度日。
“因为阿姐不但是想卖给有钱人阿,阿姐想让统统人都能够吃到豆腐,跟冬瓜白菜一样。”
“哎,是大娘子和二郎啊,用饭了没?”李木工号召道。
“阿姐,明儿我们这豆腐如何卖?”沈二郎问道。
沈小漾终究拧完了最后一桶浆,伸了伸腰,有种想要仰天长啸的感受,下一秒就想立即趴下。
接着,将滤过的豆浆都倒进锅里,大火烧开,边煮边撇去浮沫。
日已西下,暮色来临了全部宁安县,李木工正点着门口的红灯笼,却见门前来了一大一小,手里各提着一个小篮子,装着不晓得甚么东西。
“香香的。”
沈小漾笑了,“来,我们今晚吃豆腐宴。”
“今后要卖这豆腐和豆腐泡?”
“没滋没味的你们也感觉好吃啊。”
“嗯。今后还请多多帮衬。”
“阿姐阿姐,这个好吃。”
一个小篮子能装4块豆腐,沈小漾往每个篮子里装了2块豆腐一份豆腐泡,筹办送给东十三街及四周熟悉的街坊邻居们。
待到中午,东十三街人气正旺,沈家杂货铺前沈小漾和沈二郎带着两个抬着块招牌的男人返来了,没一会,取下了旧招牌,挂上了新招牌。
青花瓷碗里白嫩鲜滑苦涩的豆花轻而易举的征服了三小的嘴巴,恨不得再来三碗。
“这个如何吃?是菜啊还是点心?怪精美的。”
“慢走哈,感谢了。”
沈二郎是个聪明聪明的娃,看着沈小漾下午做那三框豆腐便学会了如何做,煮浆火候、点浆的技术的确掌控的比沈小漾要好,青出于蓝胜于蓝!
“好呀,阿姐手也酸了。”
豆子是早上做红豆包时浸泡的,已经颗颗吸了水涨得鼓鼓的,饱满圆润,沈小漾把院子里的石磨冲刷洁净,加水加豆转起了石磨,乳黄色的豆浆落在了小水缸般大小的大木桶里。
细藤篮子里铺着片翠绿的芭蕉叶,衬着白豆腐如同上好玉石,金黄的豆腐泡看上去也很有食欲。
“改‘妙味斋’了,今后卖吃的。”
芭蕉叶是下午约好的牙人送过来的,没传闻芭蕉叶如许野地里随便长着的东西都有人买的,十文钱就有一大捆,洗洁净裁成片儿,放篮子里垫豆腐盖豆腐再好不过,清爽天然脱俗。
至于沈三郎,固然刚开蒙不久,认得字未几,抄起菜谱也是有模有样。这是几样豆腐菜式的简朴菜谱,沈小漾筹算放篮子里随豆腐赠送的。豆腐如许横空出世的新异食材,给人们传授一些做法,做很多了,吃法也就丰富起来,人们本身便能够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