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妙味斋上线[第1页/共3页]

“阿姐,我抄完一百份菜谱啦!”沈三郎放下笔,跑过来找沈小漾邀功。至于沈四娘,早就裁完叶子去帮二郎看火了。沈家的娃娃都灵巧懂事的过分,沈小漾摸了摸三郎的头:“三郎太短长了!手必定酸了吧,阿姐帮你揉揉手哈。”

磨好了豆浆,沈小漾取出一个长长的纱布袋子,放进另一个大木桶,一瓢一瓢的将豆浆舀进布袋子里滤浆,末端,用力提起布袋子,拧紧,将水分全数挤出来,袋子里剩下的那一大团,便是豆渣了。

沈小漾终究拧完了最后一桶浆,伸了伸腰,有种想要仰天长啸的感受,下一秒就想立即趴下。

沈小漾买石膏时为了制止引发药铺重视,倒是没有在同一家大量采办,而是跑了好几家药铺凑着买的。跟掌柜探听过,石膏矿有很多,这石膏用处虽普通,代价倒是昂贵,今后也能满足大量需求的。

“大娘,平时连白菜你都能整成半生不熟的,这豆腐淋点酱油和葱花就能吃了,的确挽救了你的厨艺。”

“这有点少了吧,一斤豆子才做三斤豆腐,一块豆腐都半斤了,一斤豆子都得二十文,还得耗石膏和柴火,野生也得花很多,干吗卖这么便宜,这么新奇的事物,便是一百文一块那些大户人家也是吃得起的。”不愧是家里开铺子的,沈二郎算盘打得叮当响,这些沈小漾可没与他细说,他倒是记下来了。

一个小篮子能装4块豆腐,沈小漾往每个篮子里装了2块豆腐一份豆腐泡,筹办送给东十三街及四周熟悉的街坊邻居们。

“三娘,给你弟让几块豆腐,别都夹自个儿碗里,你弟挑食得很,可贵这豆腐他爱多吃几口。”

豆花凝好后,在木板做的豆腐框里铺上纱布,舀上豆花,满框后纱布包起来,顶上放上一块洁净的大石头压着,压掉多余的水分。

“今后要卖这豆腐和豆腐泡?”

待到豆腐做好后,沈小漾拿着木尺子和刀子,“刷刷刷”将每框豆腐横五块、竖五块的各划成了二十五块,每块长宽高皆为3寸。

红烧豆腐、香煎豆腐、小葱拌豆腐、肉末蒸豆腐、白菜豆腐汤、香菇酿豆腐泡……沈小漾做了满满一桌子的菜,和三小吃了个肚儿尖,饱得快走不动路。

沈小漾和沈二郎花了大半个时候送完了统统筹办的篮子,回到家一看,三郎和四娘已经啃起了豆腐泡。

郭六爷分开后,沈小漾叮嘱三郎、四娘看好家门,别给陌生人开门,便带着沈二郎出门去了。

“阿姐,明儿我们这豆腐如何卖?”沈二郎问道。

豆子是早上做红豆包时浸泡的,已经颗颗吸了水涨得鼓鼓的,饱满圆润,沈小漾把院子里的石磨冲刷洁净,加水加豆转起了石磨,乳黄色的豆浆落在了小水缸般大小的大木桶里。

但是豆成品这么营养丰富又好吃的东西,还是应当呈现在餐桌上的。

“……”

“爹,明儿我们还能吃豆腐么?”

青花瓷碗里白嫩鲜滑苦涩的豆花轻而易举的征服了三小的嘴巴,恨不得再来三碗。

“妙味斋?大娘子,你家铺子这是改名了?”有街坊猎奇出来瞧了瞧。

日已西下,暮色来临了全部宁安县,李木工正点着门口的红灯笼,却见门前来了一大一小,手里各提着一个小篮子,装着不晓得甚么东西。

三郎、四娘两个闲得慌,笑嘻嘻地跑过来帮手添豆子加水。

“为甚么?”沈二郎有点懵,有钱不赚是不是傻?真看不出,他阿姐本来是个胸怀天下、济世救民的人。

与此同时,收到豆腐和豆腐泡的十来户街坊们,也都心对劲足的吃着前所未有的豆腐菜肴,啧啧赞叹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