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是成心还是偶然,阴阳家仅次于东道主率先论道,以阴阳推衍断言“不管谁家道法,毕竟不成能达到大德无怨之世”,如此,就为本届论道定了基调,令后续论道者不得不就实而论。

肖逸想通以后,顿时对佛法的了解更深了一层,不由感佩道:“佛家普度众生,的确有可敬可佩之处。”

又一人问道:“但是世上总有些人,一辈子作威作福,为非作歹,到死也未见被感化。”

世人听得懵懂,脸上一片茫然。肖逸却已然听得懂了,暗奇道:“本来在佛家眼中,底子没有德、怨之分。”

ps:论道开端,思惟较杂,触及颇多,并且篇幅较长,约莫有二十章摆布,建议大师先养着,到时候

这时,有人扬声问道:“既然不管如何,都没法达到大德无怨之世,那诸子百家还论甚么道,岂不是枉操心机?”

肖逸点头道:“以恶报德,以善抱怨。佛家讲得是大胸怀,大聪明。”但随即又点头道:“以恶报德倒也罢了。但是世人良莠不齐,岂能大家都是大善人?若碰到十恶不赦,一味欺人,那可如何是好?”

这句话浅显易懂,众生顿时明白过来,纷繁点头。

正值思考时,已有人扬声问道:“常言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常怀善心,就得一向谦让。我这平生为何要一向受人欺辱呢?”

并且,在道家看来,只要六合返璞归真,达到初始之态,便能够实现无德又无怨之世。

在少室山塔林时,肖逸曾听了空大师说过因果,但是对这“果报三世”之说毕竟有些难以置信。

论道阶段,如果闻者有贰言,能够提出质疑。有些时候,题目都非常刁钻,即便道法高深,也难以一时答出。这也是诸派为何要预备多名弟子插手论道的启事。

不过,肖逸听到耳中,却又有另一番设法。心道:“阴阳家这般说法,倒与道家‘大道废,有仁义;聪明出,有大伪’之论附近。道家亦以为人间万事相反相成,有德必有怨。但是,道家非常反对这等形状,阴阳家却客观承认这等形状的存在。想要窜改这一天下,就必须逼真地熟谙这一天下。两家比拟,在此点上,阴阳家比道家可务实多了。”

百姓皆有这等疑问,顿时温馨下来,侧耳聆听。

待众生无疑问后,了蕴大师功成身退,结束了论道。遵循挨次,下一个由阴阳家出场。

那邹恒却道:“德怨相生,乃六合之实。若不认清实在,企图‘大德无怨’,就比如寻求那水中月、镜中花,始终求之不得,那才真的的枉操心机。”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