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下跪认错[第1页/共2页]

“皇上!”郭秀在地上跪着,一步步挪到了康熙身前,痛哭流涕的道,“皇上,老臣有罪!老臣有罪啊!六阿哥能制出此物,实乃大功!老臣昏聩不明,妄参殿下,请皇上赐罪!”

胤祚朝着匠人招了招手,剩下的马车鱼贯而上来,共有三十余辆。

“皇阿玛,此处共黄金六万两,折白银近六十万。”胤祚道,声音已经有些不受节制的颤抖。

想到此处,胤礽面露浅笑,规复了太子风采,让宫人捡起纸笔,重新安插好书桌。

他已是心虚万分,一句话说的颠三倒四,缝隙百出。

匠人们将马车在乾清门前横着停好,将车顶油布揭,车上装的是无数大箱子,匠人们将箱子一箱箱搬下来,摆在康熙面前。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胤祚一字一顿,森然道。

齐齐哈尔位于关外,不毛之地的代名词,而江南市镇倒是大清税银的根底,这反差之激烈,的确令人堵塞。

待统统箱子整齐的摆完了,胤祚严肃的道:“开箱。”

古往今来,能让言官认错的已是少有,能让言官叩首认错的,估计大清朝也只要胤祚一人。

赵子凯神采泛白,浑身微颤,徒劳的张了张嘴,却没有收回一点声音。

二十万两银子的税银,顶的上江南五个市镇。

匠人们将箱子逐次翻开,顿时金光闪烁。

“别的两万两银子,是齐齐哈尔本年进献朝廷的税银。”胤祚又道,“正巧赶在年底,儿臣回京,便顺道押了来。”

更何况,叩首的还是名扬天下的“郭三本”,这一头下去,“郭三本”今后名誉便算毁了,而六皇子的大名却能够踩着他的尸身,在大清朝如日中天。

胤祚微微一笑,两行本年兼并了全部大清北方,广漠六合,今后大有可为。

胤礽一听顿时大怒,将手中的珐琅茶盏在地上摔个粉碎,骂道:“甚么郭三本!罪证在手都参不倒胤祚!三个废料!”

胤礽心道:“让郭秀这么一闹,他胤祚的名头恐怕就要更响了,有道是树大招风,到时候不消本身对于他,皇阿玛就会对他动手的。”

康熙却淡定的很,问道:“这是何意?”

两名副都御使也在吃惊、震惊、镇静等多种情感综合之下,堕入了板滞。

“郭秀参不倒他便罢了,为何还要劈面认错,古往今来,言官何曾因为参错了人,而下跪认错?他郭秀错参了靳辅,还不是一言不发!”

郭秀叹了口气,朝胤祚跪下,道:“殿下,此事是都察院错了,老臣代都察院向殿下陪不是了!”说完,竟然向胤祚磕了个头。

要晓得江宁织造局每年向康熙进献,林林总总加起来,也不过二十万两摆布,东北织造局方才建立不到两年,便将这个数额翻了个翻。

卧槽!老子逼得言官下跪了!牛逼啊!

“好!有了此物,我大清乱世指日可待!”康熙豪情万丈的道,没有理睬跪在一旁的郭秀。

钱静还想再吸寒气,但吸到一半就引发了一串咳嗽,三名御史中,他最年青,但也有四十多岁,孙子都有了,在清朝已经能够自称老夫,年纪大了,寒气便吸不动了。

胤祚笑道:“皇阿玛,儿臣另有第三样东西。”

胤祚乐呵呵的朝着郭秀道:“郭大人,齐齐哈尔客岁向朝廷进奉税银为十五万两,一年涨了五万两银子,这政绩不成算不佳了吧?”

胤祚朝着他冷冷道:“本王在朝鲜平叛时,曾听闻如许一事,一个叫赵宇仁的李朝御史不满平壤府尹政绩,用手腕罢了平壤府尹的官,李朝世子便觉得能,令赵宇仁代替了平壤府尹一职,接过平壤刚入秋便冻死了十余人,不过半个月便激发了粮荒、米荒,赵宇仁措置不力,落得个浑身骂名,成了过街老鼠,最后百口处斩。”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