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灵谷寺风波(上)[第1页/共2页]

那老衲人垂首道:“家师前日已圆寂了。”神采不悲不喜,而身后的两个小沙弥泽则有些悲戚之色。

龙辇中传来康熙的声音:“免礼吧。”接着龙辇落地,内侍寺人挑开金丝帘子,康熙从中走出。

灵谷寺由南朝梁武帝所建,寺内有一灵谷塔,供奉南朝宝志和尚舍利。

虽说是贩子闲谈,但明太祖将独龙阜四周大大小小的禅寺合而为一,构成了现在的灵谷寺,倒是究竟。

胤祚道:“听起来有些悲观啊,不是应当说大师已修成正果,去往西方极乐天下了吗?”

“哦哦……”胤祚难堪的笑笑,没美意义再问净土宗与禅宗有何辨别。

石碑以后便是客堂、祖堂之类,在寺院的黄墙黑瓦之间,模糊可见一个庞大的石拱屋顶,瓦片均为青灰色,像一只庞大的蛇背。

“大师圆寂了?”十四吃了一惊。

拱门外,站着三个和尚,都穿戴灰色僧衣,来起来颇朴实,此中为首的一个髯毛灰白,看来五十余岁,别的两人都是年青的小沙弥,站在老衲人身后。

康熙笑道:“大师言重了,朕本次是为江南百姓祈福而来,还请大师带路吧。”

灵谷寺庙门为三拱门,红墙绿瓦,在江南的水汽浸润之下,墙壁已极尽班驳,看不清本来的红色,四周爬满了植物,看上去很有些深山古寺的清幽之感。

老衲人道:“统统天下始毕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来去,各种弃取,皆是循环,阿弥陀佛。”

康熙信佛,但也信道,同时也信基督耶稣,梵学、道学、基督之学,以上各种,在康熙看来不过是一种学问。

“他说的是《风雅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的一段,粗心就是说诸行无常,有生必有死,万事万物都在因果循环当中。”

八阿哥听了关于杜牧诗句的争辩,忍不住道:“萧梁向佛,不太短短五十年鼎祚;李唐向佛,终也落得四分五裂;梵刹地盘免税,僧侣也免赋役徭役,唐末很多梵刹还放高利贷,逼得自耕农卖田卖地,家破人亡,摆荡了国之底子,于国百害而无一利,这些杜牧自当清楚;且杜牧成诗时,韩愈刚因上《论佛骨表》被贬不久,出于自保,未免会把本意写的隐晦些。”

“那人就是普善和尚?”胤祚小声问道。

紧接着他转向胤祚道:“六哥,你说当年杜牧写此句时,是纯真感慨面前美景,还是另有深意?”

“前日?”胤祚算了算日子,“也就是从法场返来的第二天就死了?”

胤祚和十四一起上都在东聊西聊,四阿哥和八阿哥不时也来上几句,搞得像是郊游普通。

正中拱门上,挂着一块匾额,上书“第一禅林”,这块匾额乃是朱元璋亲笔,到现在也有近三百年了,已是残破不堪,摇摇欲坠。

胤祚笑道:“不过是说者偶然,听者成心罢了。”

十四深吸了口气,仿佛对本身这个不学无术的六哥非常头疼,半晌才道:“六哥你那是净土宗的说法,普善大师修的是禅宗。”

待见到那三个和尚,康熙目光一凝,问道:“普善大师呢?”

金刚经、品德经、圣经,在康熙看来也不过是经史子集的一部分,跟宗教信奉底子扯不上干系,拜访灵谷寺不过是又一次的作秀。

康熙只带了最简朴的仪仗,对皇子们也没太多的束缚。

明孝陵与灵谷寺都位于江宁城外的紫金山,二者相距不过四里。

十四看了那老衲人一眼道:“不是,普善比此人年纪大很多,他能够是普善弟子一类。皇上驾到,主持与监院竟不出庙门接驾,哼!灵谷寺真是好大的架子!”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