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断[第1页/共3页]

穿过少陵原的浐水清澈见底,水下可见游鱼摆尾而游。

杜如晦闻言言道:“这不奇特,眼下大唐内是秦王与太子殿下二人分庭抗争。秦王有军方大将的支撑,而太子则驰名分大义。太子贵为一国储君,不能领兵在外,故而齐王成心结好太子,以得军权,求得一席之地,而太子也成心结好齐王,以分秦王军权……”

李渊恍然言道:“此事朕一时忽视了。不错,确有此事,拿来给朕看一看。”

杜如晦闻言暴露深思,李神通一贯与李世民交好,眼下李渊要收回李神通的兵权,这对于李世民而言并非是好动静。

李世民转过身言道:“你说是好棋?”

李渊当下对萧瑀,言道:“就这二人了,将奏折拿到门下省议一议,就这么定下。”

萧瑀言道:“陛下真是朱紫多忘事,前几日陛命令太子传旨至中书省的。”

李渊重新将奏折拿起,这一回奏折上诸将名字,当下都看得是个个扎眼,当下言道:“肇仁你觉得谁能够胜任?”

“公主殿下,还因当初求亲之事抱怨陛下啊。”

李渊闻言看向刘文静,虎目一动,冷声言道:“朕行事俯仰无愧,平生从不悔怨,李重九不敷惜哉,只是苦了三娘罢了。”

刘文静抬开端,言道:“以微臣猜想,陛下心底实不想寻人代替淮安王镇守山东,只是淮安王连连损兵折将,朝臣又有众议,这才有了此心。”

至于襄邑郡王名为李神符,为李神通的弟弟,之前一向卖力李唐对梁师都交战,军功颇赫,也是代替李神通的有力人选。

李渊闻言抚掌大笑,言道:“知我者肇仁也。”

李世民看向杜如晦言道:“果然甚么都瞒不过克明你,恰是太子与齐王在天子面前建议的,迩来太子与齐王一向走得很近。”

“那么微臣建议不如将替字,更加助字,遣一将增兵山东,以安局势!”

“甚么答案?”

李渊苦笑言道:“爱卿打动有甚么用,你也是为人父母,也知天下父母都是无二的心机,朕不瞒你,我们父女失和已是多年……”

“那你胸中可有人选?”

李渊点点头,没再说甚么。

“是,”在李渊的盛威之下,刘文静低下头言道,“那么陛下的疑问,也就有了答案。”

刘文静当下接过奏章,看了一遍,故作惊奇言道:“陛下,这奏折之上都是我大唐大将,足可坐镇河东,为何陛下言道不当。”

刘文静点点头,言道:“那么陛下心中可有人选?”

厥后李世民李渊担忧其功绩太大,将他调回,以后刘黑闼于河北复兴,分是李神通,李元吉,李建成轮番上阵,这才安定的,而这三人还是李家的子侄。

故而中书省给李渊上的奏折上,也是一排李字打头的将领。

李渊皱眉言道:“朕甚么说要换淮安王了?”

刘文静抱拳言道:“陛下这一番珍惜之意,实在令臣打动。”

李渊点点头,言道:“你说的没错,三娘也不小了,还没有婆家,皇后临终前交代朕必然照顾好她,这几年朕将她留在长安,就是要她享这繁华繁华,不再兵马驰驱。”

李渊言道:“胡涂,若换了巴蜀,河东,河西,陇右,这些大将并非不成,但是河北道安抚大使,岂可轻托别人,这里有我大唐的数万雄师,数州之地,李重九,刘黑闼,宇文明及对此都是虎视眈眈,非普通大将能够守之。”

刘文静微微一笑,心底却感慨杜如晦,果然是断事如神,将李渊心底所想,料得涓滴不差。

刘文静拱手言道:“略阳郡公,襄邑郡王便可?”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