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修缮堤坝[第1页/共2页]

昌隆帝摆摆手,陆胤祥已经做的很好了,如果本日换做是他,一样的年纪被赵行知气哭都不必然。

“赵相此言差矣,长江水患事关万千百姓的性命安康,父皇平生廉洁,不喜豪华,皇陵补葺之初便再三夸大切勿奢糜,赵相现在又是何意?莫不是日日等候这皇陵早日托付利用?”

宋相如本年老已垂垂退出朝堂,连早朝也被昌隆帝免了,现在已经是他赵行知一手遮天的局势了。

“王大人所言有理,堤坝年年都有拨款补葺,想必题目也不大,即便本年稍和缓些,来岁再好好补葺挽救也来得及。”

太子殿下只是点头,并无半分愠色,朝堂世人垂垂放下心来,年幼太子与手握重权的丞相,有很多民气动了,赵行知翅膀抢先恐后地站出来表态,太子睨了一旁的管事寺人一眼,景公公微不成见的点了点头。

赵行知靠在广大的太师椅上,头一回挺直了腰杆。

赵行知眉毛一竖,睨了工部尚书一眼。

“请父皇恕罪,此次是儿臣打动了。”

“皇儿有何观点?”

工部尚书一脸惶恐的摆手。

世人皆是一惊,跪了一地赶紧‘臣该死’,太子年纪不大,气性倒是不下,这不是宽大赵相,摆明是等着秋后算总账呢。

“父皇已有决计,儿臣不敢多言。”

“赵相这话是何意?”

太子眉头皱起,他年纪小见地却不小,每年拨的堤坝补葺款都去哪儿了,他也大抵清楚,以是那纸糊的堤坝果然能挡得住滚滚大水,他也不犯不着日日催促。

“丞相这是在威胁孤?”

赵相弓手上前。

赵行知拱手,大夜朝正值危急存亡之时,太子年幼尚无知心帮手之人,大不了以去官相逼,太子必然会给他台阶下。

昌隆帝这一病但是把工部尚书给忙坏了,畴昔拨下来的修建皇陵的钱,早就被他们几个管事的吃到肚子里了,现在昌隆帝一病,尚未修建安妥的皇陵变成了烫手的山芋,工部尚书一行只得临时调用补葺堤坝的钱款,赶工皇陵。

工部尚书内心暗骂了赵行知一通,原觉得赵相科举出身,还是有些文人骚人的狷介,现在不言不语的收下了贿金不说,竟然还狮子大开口的要分红每年的堤坝补葺款。

第二日上朝时,太子公然再次扣问起堤坝之事,工部尚书面对证问盗汗连连,直朝赵行知递眼神。

太子垂眸,内心已有决计,这个赵行知比来收缩的很,远无突盟战乱相扰,内入宁王反叛,倒是给了他横行霸道的前提了。

“臣与赵相同意。”

工部尚书不断擦着额头的汗,赵行知虽未承诺,话语间已有和缓的余地。

太子殿下这是让步了?赵相低垂的眸暴露对劲之色,工部尚书递去一个崇拜的神采,在赵相的表示下,鼓足勇气开口。

“丞相,快和太子殿下请罪……”面对太子的肝火,竟还梗着脖子站的笔挺,全然不顾一旁蒲伏在地瑟瑟颤栗的尚书大人。

难不成太子现在还希冀他那年老的外族家吗?

“昌隆八年长江水患,哀鸿五万,多少良田被毁,灾黎流浪失所,几乎形成大乱,昌隆十四年,黄河决堤,哀鸿七万,随之而来的瘟疫带走了多少生灵?现在孤毫不能看着悲剧再次上演,退朝。”太子甩手分开,赵行知瘫坐在地被保护拖下去,关进了天牢。

只是眼下上面催了一遍又一遍,工部尚书实在没有体例,只能咬牙承诺。

“赵相言重了,我等必能赶在雨季到来前补葺安妥,只是这皇陵之事可比堤坝更加火急,还望赵相好生考虑。”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