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庐江刘勋(谢谢坏susu大大的打赏)[第1页/共2页]

不过刘晔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投奔晋军,最起码刘备看来最有能够同一天下,这天下还是刘姓人来做比较好。

刘勋治庐江,先是与刘表麾下的黄祖对峙,后因黄祖谨守刘表旨意一味戍守,再加上朝廷册封的新扬州刺史刘繇到来,两军对峙于牛渚,而后相互攻伐,直到孙策借兵南下江东。

“还是尝尝吧!”

袁术灭亡的时候,纪灵护袁术之后代经六安侯国进入汝南,汝南李通随即命纪灵为前锋,率军攻入六安侯国。

刘勋急道:“子扬,某该如何破局?”

刘勋竟然不乐意,又派人打仗曹操,曹操要求仍然是要其献郡而降。

权力,这东西拿起来轻易,要罢休实在太难了。

比及孙策真的宣言要离开袁术,袁术已有力出兵江东,只能让刘勋本身招募兵力,袁术接连败北,刘勋天然感到危急,不但大肆拉拢刘晔等一干本地士族,并且自募屯兵于皖。

刘勋大怒,只能在谋士刘晔的献计下派人前去许昌小天子处朝贡,但愿获得一个名分,有了名分就跟曹操一家,曹操还能灭他吗?曹操灭他就是要脱了支撑汉室的外套。

刘勋自发得得计,实在刘滢等保皇派天然乐得领受刘勋这等太守的投奔,他们投奔的越多才气制衡权势越来越大的曹操。

反之亦然,刘备若攻之,他就能引曹孙联军来战。

刘勋踌躇很久道:“要不,某跟之前一样先派人前去长安,径直去见晋王?”

刘勋听完神采一垮,投奔晋王,晋王要的是全部庐江郡,丢了庐江郡即这十万袁军,他刘勋最好的成果就是坐一大族翁,刘勋不甘呐!

刘勋苦笑,他何尝不知,十万雄师在手里握着,生杀予夺可谓在乎其一心也!这类感受非是普通人能贯穿的。

比来家里闹搬家,夜色又要上夜班,并且又被逼婚,夜色真的是一个头两个大,偶然码字,最首要的是这本书正在扫尾,还要忧愁新书的事,我也是晕了。

投奔曹军,晋军南下,第一个要灭的就是曹操,不然曹操不会急着联络孙刘联军已抵当晋军。

庐江郡治于舒城,舒城豪族周氏乃王谢望族,周瑜更是孙策的亲信,刘勋恐遭孙策毒手,迁郡治于皖城。

小小的一个庐江郡竟然跟天下四大诸侯比邻,刘勋可谓每天都睡不着,先是派人打仗纪灵、李通,纪灵劝其献庐江而降。

此时豫章郡在朱皓,朱皓乃刘表所置,孙策乃欲借刘勋之手灭之。

刘晔想来思去,还是投奔刘备的好,起码两个败落宗室之间还能渐渐一点点信赖,比如刘璋现在就在长安过得很好,刘备为安抚天下宗室,特封其为宗正令。

刘晔去曹军,是投曹还是保刘,保刘必定要除曹,两边内哄必定给晋军机遇,投曹,不说天下风评如何,只一个题目如何获得曹操信赖。

可惜册封刘勋的圣旨还在路上,孙策朝贡的使者已经达到许昌,为了稳住孙策这头猛虎,或者曹孙联盟的风头完整压过了刘勋。

非论如何?刘勋都错失最好机会,待孙策兵临城下再决定投奔谁,晚矣!

可南边作战异于北方,晋军骑军强大,但是海军却未曾传闻,如果晋军不能一鼓作气杀太长江,将来必是两雄相争的局面。

再说曹操头上有小天子,刘晔又是正牌的汉室宗亲,起码比刘备要正牌的多。

宗室身份使得他能够投奔的店主大大减少,同时也让他胸中的才调难以等闲发挥。

刘勋最后挣扎道。

自黄巾之乱以来,庐江郡数番易手,自陆康担负太守后才稳定些,后被孙策讨平,孙策本觉得能占庐江,未想袁术将庐江太守封给其故吏刘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